[发明专利]智慧管网能量计量数据跨网共享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4482.9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0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邵泽华;向海堂;李勇;刘彬;权亚强;周莙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1N33/22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慧 管网 能量 计量 数据 共享 方法 系统 | ||
1.智慧管网能量计量数据跨网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智能管网物联网;所述智能管网物联网包括依次交互的用户平台、服务平台、管理平台、传感网络平台和对象平台;
所述对象平台通过色谱分析仪感知B级输配气站点管道的燃气组分信息作为第一组分数据并通过所述传感网络平台发送至所述管理平台;所述对象平台感知B级输配气站点管道的压力温度数据作为第一环境数据并通过所述传感网络平台发送至所述管理平台;
所述管理平台设置于云平台上形成网内云平台;多个所述网内云平台还交互于至少一个网外云平台,并通过所述网外云平台完成网外运算;
所述管理平台获取所述B级输配气站点下游的A级输配气站点管道的压力温度数据作为第二环境数据;所述管理平台将所述第一组分数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和所述第二环境数据发送至所述网外云平台;
所述网外云平台根据所述第一组分数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和所述第二环境数据生成第二组分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组分数据生成A级发热量;所述第二组分数据对应于所述A级输配气站点管道内燃气组分;
所述网外云平台将所述A级发热量发送至所述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根据所述A级发热量对所述A级输配气站点下游燃气表进行能量计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管网能量计量数据跨网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网内云平台包括以下子步骤:
在所述网内云平台上建立服务平台A、管理平台A和传感网络平台A;在交互于所述网内云平台的两个平台上分别建立用户平台A和对象平台A;
所述用户平台A、服务平台A、管理平台A、传感网络平台A和对象平台A依次交互,且所述传感网络平台A感知接收所述对象平台A的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管理平台A;所述管理平台A对所述对象平台A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并通过所述服务平台A发送至所述用户平台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管网能量计量数据跨网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网内云平台还交互于至少一个网外云平台,并通过所述网外云平台完成网外运算包括以下子步骤:
在所述管理平台A建立用户平台B和对象平台B,并在所述网外云平台上建立服务平台B、管理平台B和传感网络平台B;所述用户平台B、服务平台B、管理平台B、传感网络平台B和对象平台B依次交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慧管网能量计量数据跨网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平台B从所述第一组分数据中提取多组不同气体的体积分数数据作为气体分类数据;
所述管理平台B获取匹配于气体分类数据中不同气体和所述第一环境数据的压缩参数作为第一压缩参数,并获取匹配于气体分类数据中不同气体和所述第二环境数据的压缩参数作为第二压缩参数;
所述管理平台B将所述第一环境数据、所述第二环境数据、所述气体分类数据、第一压缩参数和第二压缩参数输入预设于所述管理平台B的组分修正模型生成第二组分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慧管网能量计量数据跨网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类数据包括甲烷数据、乙烷数据、多烷烃数据、其他可燃数据和不可燃数据;所述压缩参数包括压缩因子和第二维里系数;
所述管理平台B将所述第一环境数据、所述第二环境数据、所述气体分类数据、第一压缩参数和第二压缩参数输入所述组分修正模型时,所述管理平台B通过所述组分修正模型对每一种分类数据分别进行实际气体状态方程运算获取每一种分类数据对应所述第二压缩参数的实际体积分数数据;
所述管理平台B通过所述组分修正模型将每一种分类数据对应的所述实际体积分数数据通过所述第二维里系数进行结合形成所述第二组分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448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