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慧管网能量计量数据跨网共享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4482.9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0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邵泽华;向海堂;李勇;刘彬;权亚强;周莙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1N33/22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慧 管网 能量 计量 数据 共享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智慧管网能量计量数据跨网共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智能管网物联网;对象平台感知第一组分数据;对象平台感知第一环境数据;管理平台获取第二环境数据;网外云平台生成第二组分数据,并根据第二组分数据生成A级发热量;网外云平台将A级发热量发送至管理平台;管理平台根据A级发热量对A级输配气站点下游燃气表进行能量计量。本发明还公开了智慧管网能量计量数据跨网共享系统。本发明智慧管网能量计量数据跨网共享方法及系统,通过对上游燃气管道中的组分进行分析,再通过获取各处的温度压力数据,最终实现了在下游燃气管道中的发热量分析,提高了终端处的能量计量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燃气能量计量技术,具体涉及智慧管网能量计量数据跨网共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能量计量和计价是国际天然气贸易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天然气交接及计量收费方式,我国是为数不多的仍在使用天然气体积计量和计价的国家之一。新世纪以来,关于天然气体积计量和计价的社会经济缺陷,以及我国实行天然气能量计量和计价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办法等研究从未间断。相关计量技术、标准和装置也一直在积极研究和准备之中,已基本具备了实行天然气能量计量和计价的条件。
一般来说,天然气从生产至最终用户端交接计量需要经过开发公司、输气公司、地方燃气公司三个交接界面。而考虑到天然气计量站中天然气流量计量操作条件具有一定差异,因此,一般应依据国际标准ISO5167-1、ISO9951的相关规定。综合考虑气流条件、操作压力条件、流量范围、可接受压力损失、要求准确度等因素,确定计量方式。但是由于我国的天然气气源复杂,不同气源的成分差异较大,即使经过一些处理后,不同气源中甲烷体积分数也从70%~99%不等,而进行能量计量时,由于色谱分析仪的成本问题,一般只适于下放安装至B级及以上站点,在通过A级站点调压输配气时,气压和温度发生变化,天然气中不同气体的体积组分也会发生些许改变,造成了能量计量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通过B级及以上站点进行燃气发热量测算的过程容易造成能量计量不准确,目的在于提供智慧管网能量计量数据跨网共享方法及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智慧管网能量计量数据跨网共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智能管网物联网;所述智能管网物联网包括依次交互的用户平台、服务平台、管理平台、传感网络平台和对象平台;
所述对象平台通过色谱分析仪感知B级输配气站点管道的燃气组分信息作为第一组分数据并通过所述传感网络平台发送至所述管理平台;所述对象平台感知B级输配气站点管道的压力温度数据作为第一环境数据并通过所述传感网络平台发送至所述管理平台;
所述管理平台设置于云平台上形成网内云平台;多个所述网内云平台还交互于至少一个网外云平台,并通过所述网外云平台完成网外运算;
所述管理平台获取所述B级输配气站点下游的A级输配气站点管道的压力温度数据作为第二环境数据;所述管理平台将所述第一组分数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和所述第二环境数据发送至所述网外云平台;
所述网外云平台根据所述第一组分数据、所述第一环境数据和所述第二环境数据生成第二组分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组分数据生成A级发热量;所述第二组分数据对应于所述A级输配气站点管道内燃气组分;
所述网外云平台将所述A级发热量发送至所述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根据所述A级发热量对所述A级输配气站点下游燃气表进行能量计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44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