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运行工况模式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7877.4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7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峰;杨建森;李洪亮;许晟杰;董强强;李欣;武振江;韩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17;G06F30/20;G06K9/62;G06F111/08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安孔川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运行 工况 模式识别 方法 | ||
1.一种车辆运行工况模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车辆运行状态信息;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包括悬架动行程、纵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垂向加速度、侧向加速度、油门开度和车速
S2、基于道路工况和驾驶工况对步骤S1中获取的车辆运行状态信息进行网格单元划分,并选取初始单元数据;
S3、建立车辆行驶工况参数化模型,包括道路工况参数化模型和驾驶风格参数化模型;
步骤S3中建立车辆行驶工况参数化模型包括同步执行的步骤A和步骤B:
步骤A具体包括:
A1、获取道路工况相关状态参数,包括车速、纵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垂向加速度和悬架动行程;
A2、建立道路工况参数化模型;
步骤A2中建立道路工况参数化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A201、道路工况的表征,具体公式为:
式中,IRI指数是单位行驶里程内标准1/4车辆模型悬架动行程的累积量,z是悬架动行程,单位为mm,L是车辆行驶里程,单位为m;
A202、确定车速与悬架动行程累积量关系,具体公式为:
IRI=1.5958αIRI0+5.3498α-3.3525;
且式中,IRI0为车辆以80km/h行驶测得的悬架动行程累计量,v是车速;
A3、判定路面等级工况;
步骤B具体包括:
B1、获取驾驶工况相关状态参数,包括车速、纵向加速度、侧向加速度和油门开度
B2、建立驾驶风格参数化模型;
B3、判定驾驶风格类型;
S4、复合步骤S2中网格单元划分后的行驶工况信息,构建马尔科夫链转移矩阵;
S5、通过MCMC方法对步骤S4得到的各工况转移矩阵进行采样迭代,计算输出稳定的行驶工况比例分布;
S6、联合实车试验,验证MCMC方法对车辆系统运行模式的识别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运行工况模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获取的初始单元数据为50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运行工况模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2中建立驾驶风格工况参数化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B201、对步骤B1中获取的驾驶工况相关状态参数,利用状态参数的均值、最大值及标准差作为评价指标对驾驶风格进行表征;
B202、利用PCA方法对步骤B201中的评价指标进行PCA降维处理,以提高驾驶风格分类的识别效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B202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公式为:
式中,i=1,2,3…n;j=1,2,3…12;xij为原始数据,xj为原始数据第j个变量的均值;σj为原始数据第j个变量的标准差;
B2022、构建协方差矩阵,具体公式为:
pij为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pi、pj为标准化处理后数据第i或j个变量的均值,n为原始数据的样本量,sij为标准化处理后数据的协方差;
B2023、求取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λi及相应的特征向量ai;
B2024、计算主成分贡献率τj及累积贡献率ηj;
B2025、计算主成分值lj:lj=ajT*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787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