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运行工况模式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7877.4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7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峰;杨建森;李洪亮;许晟杰;董强强;李欣;武振江;韩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17;G06F30/20;G06K9/62;G06F111/08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安孔川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运行 工况 模式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运行工况模式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车辆运行状态信息;S2、基于道路工况和驾驶工况对步骤S1中获取的车辆运行状态信息进行网格单元划分,并选取初始单元数据;S3、建立车辆行驶工况参数化模型,包括道路工况参数化模型和驾驶风格参数化模型;S4、复合步骤S2中网格单元划分后的行驶工况信息,构建马尔科夫链转移矩阵;S5、通过MCMC方法对步骤S4得到的各工况转移矩阵进行采样迭代,计算输出稳定的行驶工况比例分布;S6、联合实车试验,验证MCMC方法对车辆系统运行模式的识别效果;本发明基于实车试验数据,提升具有参数时变以及非线性特性的车辆系统运行工况模式识别精度,有效实现了路面与驾驶员风格的一致性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运行工况模式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以及共享化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动驾驶车辆底盘性能的提升仍是当今国际学术界与工业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自动驾驶车辆能够依据车辆运动状态与周围环境等,自主判定车辆运行工况,进而可主动的实时调控车辆底盘性能使其具有最佳的整车动力学性能。与此同时,驾驶员与路面信息输入作为车辆外界的核心输入来源,其信息的精确一致性识别,对合理高效地获取车辆运行工况,研究各工况特性对自动驾驶车辆底盘协同控制、能源管理及整车疲劳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差异,将对自动驾驶整车性能的开发具有显著意义。
由于车辆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及驾驶员心理波动的不确定性,使得基于数据的环境友好型循环模型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目前相关资料在识别车辆运行模式过程中多采用单一或多个相互独立的行驶工况信息进行分析,未能实现驾驶员与道路等级信息的一致性识别,且对应的实车试验数据相对较少;因此,亟需一种车辆运行工况模式识别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运行工况模式识别方法,以解决上述驾驶员与道路等级信息的一致性识别问题,进一步提升具有参数时变以及非线性特性的车辆系统运行工况模式识别精度,基于实车试验数据,有效实现路面与驾驶员风格的一致性识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运行工况模式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车辆运行状态信息;
S2、基于道路工况和驾驶工况对步骤S1中获取的车辆运行状态信息进行网格单元划分,并选取初始单元数据;
S3、建立车辆行驶工况参数化模型,包括道路工况参数化模型和驾驶风格参数化模型;
S4、复合步骤S2中网格单元划分后的行驶工况信息,构建马尔科夫链转移矩阵;
S5、通过MCMC方法对步骤S4得到的各工况转移矩阵进行采样迭代,计算输出稳定的行驶工况比例分布;
S6、联合实车试验,验证MCMC方法对车辆系统运行模式的识别效果。
进一步的,步骤S1中获取的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包括悬架动行程、纵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垂向加速度、侧向加速度、油门开度和车速。
进一步的,步骤S2中获取的初始单元数据为50m。
进一步的,步骤S3中建立车辆行驶工况参数化模型包括同步执行的步骤A和步骤B:
步骤A具体包括:
A1、获取道路工况相关状态参数,包括车速、纵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垂向加速度和悬架动行程;
A2、建立道路工况参数化模型;
A3、判定路面等级工况;
步骤B具体包括:
B1、获取驾驶工况相关状态参数,包括车速、纵向加速度、侧向加速度和油门开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78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