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4-芳基-2,2-二氟-3-丁烯酸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852213.7 申请日: 2021-07-27
公开(公告)号: CN113511972A 公开(公告)日: 2021-10-19
发明(设计)人: 秦贵平;李涛;江玉波;肖铁波;罗于航;吴泽锋 申请(专利权)人: 昆明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7C67/343 分类号: C07C67/343;C07C253/30;C07C231/12;C07D295/192;C07D333/24;C07C69/65;C07C69/734;C07C255/57;C07C233/11
代理公司: 昆明同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214 代理人: 苏芸芸
地址: 650093 云***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芳基 丁烯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一种(E)‑4‑芳基‑2,2‑二氟‑3‑丁烯酸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属于医药中间体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以(E)‑1‑芳基‑2‑溴乙烯、2,2‑二氟‑2‑溴乙酸类衍生物为原料,在铁/钯共催化剂的协同催化下发生还原偶联反应,生成(E)‑4‑芳基‑2,2‑二氟‑3‑丁烯酸类衍生物;本发明所合成的(E)‑4‑芳基‑2,2‑二氟‑3‑丁烯酸类衍生物含有偕二氟烯丙基结构单元,可作为潜在的候选药物,亦可为引入偕二氟烯丙基提供一种全新的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E)-4-芳基-2,2-二氟-3-丁烯酸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属于医药中间体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偕二氟烯丙基结构单元普遍存在于生物活性分子中,氟的特殊性质赋予了它们某些药物的特性,包括增强亲脂性和代谢稳定性等,使其能够成为潜在的候选药物(Hagmann,W. K. J. Med. Chem. 2008, 51, 4359.)。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是构建碳碳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够被广泛的应用于复杂药物和天然产物的合成(Nicolaou, K. C.,Bulger, P. G., Sarlah, D. Angew. Chem. Int. Ed. 2005, 44, 4442; Dounay, A.B., Overman, L. E. Chem. Rev. 2003, 103, 2945; Graening, T., Schmalz, H.-G.Angew. Chem. Int. Ed. 2003, 42, 2580; Nicolaou, K. C., Bulger, P. G., Sarlah,D. Angew. Chem. Int. Ed. 2005, 44, 4490; Magano, J., Dunetz, J. R. Chem. Rev.2011, 111, 2177.),目前构建偕二氟烯丙基化合物主要依赖这种方式,特别是过渡金属催化氧化还原中性的交叉偶联反应(Q.-Q. Min, Z. Yin, Z. Feng, W.-H. Guo, X. Zhang,J. Am. Chem. Soc. 2014, 136, 1230; Y.-T. He, Q. Wang, L.-H. Li, X.-Y. Liu,P.-F. Xu, Y.-M. Liang, Org. Lett. 2015, 17, 5188.)。

然而这些合成方法很大程度上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需要敏感的有机金属试剂亦或是需要昂贵的过渡金属作为催化剂,相比之下还原偶联反应因其避免使用不稳定有机金属试剂而得到了迅速发展(Weix, D. J. Acc. Chem. Res. 2015, 48, 1767.; Poremba, K.E.; Dibrell, S. E.; Reisman, S. E. ACS Catal. 2020, 10, 8237.; Liu, J.; Ye,Y.; Sessler, J. L.; Gong, H. Acc. Chem. Res. 2020, 53, 1833.),使用该方式构建偕二氟烯丙基化合物具有操作简单、步骤经济等特点,不过目前这种方法由于使用当量过渡金属Cu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合成偕二氟烯丙基化合物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的(E)-4-芳基-2,2-二氟-3-丁烯酸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使用贱金属作为催化剂合成偕二氟烯丙基化合物,本发明方法是将(E)-1-芳基-2-溴乙烯、2,2-二氟-2-溴乙酸类衍生物、还原剂、催化剂A、催化剂B、配体、添加剂加入溶剂中得到反应体系,在保护气氛、50℃~100℃下反应6~12h,然后加入2,2-二氟-2-溴乙酸类衍生物、还原剂,继续在保护气氛、50℃~100℃下反应6~12h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粗产品,再分离提纯即得(E)-4-芳基-2,2-二氟-3-丁烯酸类衍生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22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