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tCo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燃料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58659.0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44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杨辉;程庆庆;邹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科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92 | 分类号: | H01M4/92;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51 | 代理人: | 董琳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tco 金属 化合物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以及 燃料电池 | ||
本申请公开一种PtCo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一种燃料电池,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一定比例的氢氧化物、乙酸盐、铂盐溶解于甲醇中,并加入C载体;向得到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反应气体,进行Pt的羰基化反应,形成羰基Pt簇合物;蒸干甲醇,氧化羰基Pt簇合物,得到担载于C上的Pt/C前驱体;将Pt/C前驱体和钴前驱体盐分散于超纯水中,随后向得到的分散溶液中加入氨水,形成钴氨络合物;加热溶液,使得钴氨络合物分解、氧化、沉降,并水洗干燥,形成钴氧化物负载的Pt/C材料;在还原气氛下热处理所述钴氧化物负载的Pt/C材料,得到粉末;对所述粉末进行酸洗,得到PtCo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上述方法制得的PtCo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具有高金属担载量和较高的催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tCo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结构Pt材料作为高效的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Pt在地球上的储量稀少,如果想规模化推广PEMFC就必须降低对Pt材料的使用量。美国能源署(DOE)制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Pt基非贵金属氧还原(ORR)催化剂在0.9V/RHE电位下的质量比活性(MA)达到0.44Amg-1(Pt),经过30000圈的加速稳定性测试后其MA的衰减小于44%。基于此,大量的科学研究聚焦于提升Pt基催化剂的活性和耐久性,从而真正推动PEMFC的商业化进程。与第一族过渡金属(M)形成Pt-M合金结构是目前提升催化性能通用的研究策略,比如PtNi合金、Mo掺杂Pt3Ni、Pt3Co以及表层富Pt的Pt3Co核壳结构催化剂。由于引入原子半径较小的过渡金属M,会引发Pt晶格表面应力,从而影响Pt原子的d带中心以及对O物种的吸附能力,从而影响ORR催化活性及耐久性。尽管目前所合成的PtM合金催化剂实现了ORR活性的大幅提升,但是其形成的面心立方(fcc)固溶体结构,由于过渡金属M结构稳定性不高,尤其在酸性介质很容易发生溶解脱出,进而导致催化活性大幅衰减。为了进一步稳定M原子、提高PtM合金结构稳定性,具有有序面心四方(fct)结构的PtM金属间化合物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因为M与Pt原子具有强耦合作用,从而稳定了M原子,实现结构的稳定性。其中,PtCo金属间化合物(PtCo-IMC)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达到DOE要求的ORR电催化剂,但是目前对于PtCo-IMC合成中总是存在粒径大、不可控,同时有序化程度相对较低等问题,此外金属载量低也严重制约PtCo在PEMFC中的实际应用。因此,可控制备高金属载量、小尺寸、粒径均一且有序化程度高的PtCo-IMC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PtCo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燃料电池,以解决现有的PtCo-IMC粒径大、不可控,同时有序化程度相对较低、金属载量低等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PtCo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一定比例的氢氧化物、乙酸盐、铂盐溶解于甲醇中,并加入C载体;步骤2:向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反应气体,进行Pt的羰基化反应,形成羰基Pt簇合物;步骤3:蒸干甲醇,氧化所述羰基Pt簇合物,得到担载于C上的Pt/C前驱体;步骤4:将所述Pt/C前驱体和钴前驱体盐分散于超纯水中,随后向得到的分散溶液中加入氨水,形成钴氨络合物;步骤5:加热步骤4中溶液,使得钴氨络合物分解、氧化、沉降,并水洗干燥,形成钴氧化物负载的Pt/C材料;步骤6:在还原气氛下热处理所述钴氧化物负载的Pt/C材料,得到粉末;步骤7:对所述粉末进行酸洗,得到PtCo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
可选的,步骤1中,铂盐、氢氧化物、乙酸盐的摩尔比为1:(2~4):(4~8)。
可选的,步骤1中,所述铂盐包括:氯铂酸、氯铂酸钠、乙酰丙酮铂、氯亚铂酸钾以及四氨基二硝基合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氢氧化物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以及氨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乙酸盐包括:乙酸钠、乙酸钾以及乙酸钴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科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科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86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