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丙戊酸钠中基因毒性杂质正溴丙烷回收率的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9304.3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4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朝阳;熊状;刘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健能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王海军;卢胜斌 |
地址: | 64302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戊酸 基因 毒性 杂质 丙烷 回收率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丙戊酸钠中基因毒性杂质正溴丙烷回收率的分析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丙戊酸钠中基因毒性杂质正溴丙烷回收率的分析方法。本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以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毛细管色谱柱(AgilentDB‑1,规格:30m×0.32mm,5.0μm),载气为氮气,柱流速为3.0ml/min,分流比为5:1,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能有效解决丙戊酸钠中正溴丙烷检测回收率偏低的问题。本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回收率高,能保证样品中基因毒性杂质正溴丙烷准确、有效的检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定卤代烷烃类基因杂质分析方法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丙戊酸钠中基因毒性杂质正溴丙烷回收率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卤代烷是在药物合成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烷基化试剂,含有一个或者多个卤原子的化合物,结构种类繁多,可以分为氟代烷、氯代烷、溴代烷和碘代烷,是基因毒性杂质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卤代烷烃的反应活性较强,能直接与生物大分子,如DNA、RNA及蛋白质发生烷基化反应,从而导DNA的突变。
正溴丙烷是丙戊酸钠合成过程中使用的起始原料之一,正溴丙烷可以作为残留杂质存在于最终药物中。根据其作为伯烷基卤化物的结构,正溴丙烷是具有潜在的致癌杂质。正溴丙烷的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丙戊酸钠为一种不含氮的广谱抗癫痫药。本品对多种方法引起的惊厥,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对人的各型癫痫如对各型小发作、肌阵挛性癫痫、局限性发作、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均有效。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在血中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多用于其它抗癫痫药无效的各型癫痫病人,尤以小发作为最佳。
丙戊酸钠口服溶液作为抗癫痫药,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实验见本品能增加GABA的合成和减少GABA的降解,从而升高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而抑制发作;在电生理实验中见本品可产生与苯妥英相似的抑制Na+通道的作用,对肝脏有损害。
目前气相测定微量杂质的方法大部分采用外标法或内标法测定,特别是丙戊酸钠中卤代烷烃类采用常规测定方法灵敏度和回收率普遍偏低,灵敏度不高,回收一般在50%~70%左右;原因为一方面由于卤代烷烃类杂质限度控制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受基质效应影响回收率,从而影响样品中杂质的检出;由于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回收率偏低,容易导致样品中微量的基因杂质无法检出的风险,影响药物的临床安全性,本发明采用上述色谱条件和标准加入法测定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从而保证样品中微量的基因毒性杂质能准确、有效的检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回收率高的检测方法,可应用于丙戊酸钠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控制。
本发明人一方面经过对升温程序等色谱条件研究筛选,另一方面通过采用标准加入法对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配制方法,包括样品、对照品的加入量及体积的研究筛选,氯化钠用量及加入方式的研究筛选,达到了上述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提高丙戊酸钠中基因毒性杂质正溴丙烷回收率的分析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所述气相色谱法的色谱条件如下。
采用气相色谱法,以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毛细管色谱柱,FID检测器,选用适当的分流比和升温程序,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
以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毛细管色谱柱(Agilent DB-1,规格:30m×0.32mm,5.0μ m)。
所述采用FID检测器。
所述分流比为5:1。
升温程序为起始温度40℃,维持15分钟,以每分钟30℃的速率升温至220℃,维持10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20℃;检测器温度为250℃;顶空瓶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2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健能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健能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93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