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液两相金属-高分子导热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2825.4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4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久洋;王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5/06 | 分类号: | C09K5/06;C08K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华蒙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相 金属 高分子 导热 相变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1.固液两相金属-高分子导热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金属10~90份,高分子材料1~90份,并混合,得到混合后的物料;
(2)对混合后的物料在大于10℃小于300℃范围内加热,使得处于固液共存相的金属与熔融态的高分子材料进行物理混合,制得导热相变高分子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两相金属-高分子导热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还包括功能添加剂0~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两相金属-高分子导热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物理混合法为研磨分散、超声分散、机械搅拌分散方法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两相金属-高分子导热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可通过相图调节其在30℃的固相与液相的质量分数之比大于2%小于9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两相金属-高分子导热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占导热相变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质量分数大于10%小于99%;当质量分数等于80%时,导热系数超过5W m-1K-1;当质量分数小于等于10%时,导热系数小于0.5W m-1K-1;当金属的固相率等于60%时,导热系数超过5W m-1K-1;当金属的固相率小于等于2%时,导热系数小于0.5W m-1K-1,当金属的固相率大于等于99%时,导热系数小于0.5W m-1K-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两相金属-高分子导热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为合金,合金为锂、钠、钾、铷、铯、钫、铍、镁、钙、锶、钡、镭、钪、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钇、锆、铌、钼、锝、钌、铑、钯、银、镉、铪、钽、钨、铼、锇、铱、铂、金、铝、镓、铟、铊、锗、锡、铅、锑、铋、钋、镧系、锕系、铈、镨、钕、钷、钐、铕、锘、铹、钆、铽、镝、钬、铒、铥、钍、镤、镱、镥、铀、镎、镄、钚、锔、锫、镅、锎、锿、钔金属元素中的至少两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两相金属-高分子导热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材料为丙烯酸类树脂、石蜡、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硅油、二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长链烷基硅油、氟烃基硅油、氯烃基改性硅油、聚二甲基硅氧烷、环氧树脂、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氯磺化聚乙烯、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醚醚酮、聚甲醛、聚碳酸酯、热固性聚氨酯脂、热塑性聚氨酯、乙烯基树脂、有机硅树脂、醇酸树脂、酚醛树脂、密胺树脂、脲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纤维素树脂、醛酮树脂、氟碳树脂、氯化聚丙烯、聚丙烯腈、聚苯醚酮、聚苯硫醚、聚偏二氯乙烯、聚丁二烯树脂、热固性聚酰亚胺、顺丁橡胶、丁基橡胶、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胶、乙丙橡胶、异戊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氟橡胶、聚氨酯橡胶、聚硫橡胶、聚丙烯酸酯橡胶、氯醚橡胶、尼龙、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两相金属-高分子导热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处于固液共存相的所述的金属用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双金属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改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液两相金属-高分子导热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能添加剂包括防沉剂、抗氧剂、热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着色剂、阻燃剂、抗静电剂或增稠剂中的至少一种;防沉剂为有机膨润土、气相二氧化硅、蓖麻油衍生物、改性氢化蓖麻油、改性聚脲的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BYK-410)、聚烯烃蜡、钛酸酯偶联剂、聚酰胺蜡系列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蓖麻油衍生物包括脱水蓖麻油、氢化蓖麻油、脱水蓖麻油脂肪酸、高级化马来油中的至少一种;聚酰胺蜡系列包括海名斯P200X、Disparlon 6900-20X、MT 6900-20X、ZH 6900-20X、MT PLUS中的至少一种;抗氧剂为烷基单酚类、硫代双酚类、烷基多酚类、半固态酚衍生物类、氨基酚衍生物类、酮胺类、对苯二胺类、二芳仲胺类、硫代酯或亚磷酸酯类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烷基单酚类包括抗氧剂264和/或防老剂SP;硫代双酚类包括防老剂2246-S和/或抗氧剂300;烷基多酚类包括抗氧剂1010和/或抗氧剂2246;半固态酚衍生物类包括防老剂DBH;氨基酚衍生物类包括防老剂CMA和/或防老剂CEA;酮胺类包括防老剂RD、防老剂AW或防老剂BLE中的至少一种;对苯二胺类包括防老剂288、防老剂DNP、防老剂4030、防老剂4010NA、防老剂4010或防老剂H中的至少一种;二芳仲胺类包括防老剂A、防老剂OD或防老剂D中的至少一种;硫代酯及亚磷酸酯类包括抗氧剂DLTP、抗氧剂DSTP、抗氧剂TNP或抗氧剂ODP中的至少一种;热稳定剂为硬脂酸、油酸、月桂酸、硫醇盐、金属盐、马来酸盐、棕榈酸、脂肪酸盐、硫醇锑类、环氧化物、亚磷酸酯、半固态醇类、β-二酮、二盐基硬脂酸铅、三盐基硫酸铅、固体Ga/Zn复合稳定剂、二盐基邻苯二甲酸铅、三盐类马来酸铅、二盐基亚磷酸铅、镧系稀土金属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增塑剂为石蜡、硅油、操作油、凡士林、重油、松香、松焦油、煤焦油、沥青、油膏、石油树脂、煤沥青、萜烯树脂、丁腈橡胶、古马隆树脂、脂肪族二元酸酯、烷基磺酸苯酯、磷酸三甲苯酯、邻苯二甲酸酯、磷酸酯、氯化石蜡、环氧大豆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癸二酸丙二醇聚酯、癸二酸二辛脂、己二酸二辛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己二酸丙二醇聚酯、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一缩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液体聚丁二烯或液体聚异丁烯中的至少一种;润滑剂为石蜡、硬脂酸、硬脂酸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半固态醇、高级脂肪醇、油酸酰胺、硬脂酸酰胺、硬脂酸正丁酯、乙撑双油酸酰胺、三硬脂酸甘油酯、硬酯酸单甘油酯、乙撑双硬脂酸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阻燃剂为氯化石蜡、氯化聚乙烯、磷酸酯、亚磷酸酯、有机盐类、氧化麟、含磷多元醇及磷氮化合物、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四溴双酚A、十溴联苯醚、六溴环十二烷、八溴联苯醚、双(三溴苯氧基)乙烷、六溴苯、溴代聚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着色剂为镉红、铬黄、炭黑、钛白粉、金粉、银粉、酞菁类、偶氮类或荧光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抗静电剂为三烷基铵盐、四烷基铵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硫酸酯、聚丙烯酸盐、硬脂基三甲基季铵盐酸盐、硬脂酰胺丙基羟乙基季胺硝酸盐、烷基双(α-羟乙基胺磷酸酯)、对壬基苯氧基丙基磺酸钠、马来酸酐和其它不饱和单体共聚物的盐、四溴双酚A、聚苯乙烯苯磺酸、烷基二羧甲基铵乙内酯、硬脂酸单甘油酯、十二烷基二甲基季乙内盐中的至少一种;增稠剂为淀粉、明胶、硅藻土、白炭黑、碳纳米管、有机膨润土、聚异丁烯、乙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硝化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钠基膨润土硅凝胶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282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