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地下建筑内施作地连墙的结构改造及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2117.9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3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邓文涛;魏井申;章邦超;李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7/00 | 分类号: | E02D37/00;E02D31/00;E02D29/045;E02D33/00;E02D1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地下 建筑 内施作 结构 改造 加固 方法 | ||
1.一种既有建筑物内施作基坑地连墙的结构改造及加固方法,包括既有结构负一层(7-1)、既有结构负一层(7-2)、既有结构负二层(8-1)、既有结构负二层(8-2)、既有结构负三层(9-1)、既有结构负三层(9-2)、既有结构顶板(10)、既有结构负一层楼板(11)、既有结构负二层楼板(12)和既有结构底板(13),其特征在于,贯穿建筑物内部的既有结构负一层(7-1)、既有结构负二层(8-2)、既有结构负三层(9-1)及既有结构负一层(7-2)、既有结构负二层(8-1)、既有结构负三层(9-2),沿地连墙(1)从既有结构底板(13)至既有结构顶板(10)设置两道钢筋砼隔墙(2);两道钢筋砼隔墙(2)外侧位于结构负一层(7-1)、既有结构负一层(7-2)、既有结构负二层(8-1)及既有结构负二层(8-2)空间内设有Ⅰ型肋墙(3),位于既有结构负三层(9-1)及既有结构负三层(9-2)空间内设置Ⅱ型肋墙(4);两道钢筋砼隔墙(2)之间通过型钢支撑(5)水平横向支顶加固;既有结构底板(13)及地连墙(1)下方地层通过注浆加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物内施作基坑地连墙的结构改造及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钢支撑(5)为通过从地连墙(1)预留门洞对两道钢筋砼隔墙(2)采用型钢支撑(5)进行水平横向支顶加固,每层两道型钢支撑(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物内施作基坑地连墙的结构改造及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负一层(7-1)、既有结构负二层(8-1)、既有结构负三层(9-1)对地连墙(1)靠重型设备及施工区域侧各层楼板通过满堂红脚手架加固为。
4.一种既有建筑物内施作基坑地连墙的结构改造及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从与基坑重叠的建筑物内部的既有结构负一层(7-1)、既有结构负一层(7-2)、既有结构负二层(8-1)、既有结构负二层(8-2)、既有结构负三层(9-1)、既有结构负三层(9-2)沿地连墙(1)设计轮廓线外放10cm由下往上逐层施做钢筋砼隔墙(2),钢筋砼隔墙(2)与既有结构各层楼板有效连接,各层钢筋砼隔墙(2)竖向亦有效连接,为地连墙施工范围楼板切割相应结构受力转换做准备,同时,钢筋砼隔墙(2)也兼具导墙功能;
2)每层钢筋砼隔墙(2)施工完成后,紧贴隔墙背部施工钢筋砼Ⅰ型肋墙(3)、Ⅱ型肋墙(4),Ⅰ型肋墙(3)、Ⅱ型肋墙(4)与各层结构楼板既有结构顶板(10)、既有结构负一层楼板(11)、既有结构负二层楼板(12)和既有结构底板(13)及钢筋砼隔墙(2)有效连接,各层Ⅰ型肋墙(3)、Ⅱ型肋墙(4)竖向亦有效连接,以维持地连墙施工阶段钢筋砼隔墙(2)稳定;
3)从既有结构底板(13)及钢筋砼隔墙(2)预留门洞对地连墙(1)及既有结构底板(13)下方一定平面及深度范围地层采用前进式或后退式注浆工艺进行预注浆加固,以确保底板切割及地连墙施工阶段地下水及基底水土稳定;
4)从建筑物内部的既有结构负一层(7-1)、既有结构负二层(8-1)、既有结构负三层(9-1)对地连墙(1)靠重型设备及施工区域侧各层楼板由下往上逐层进行满堂红脚手架支顶加固,支架立杆布置位置尽量保持上下层一致,以应对施工增加的荷载对原结构的影响;
5)从每层钢筋砼隔墙(2)预留门洞进入隔墙间,搭设简易支架兼做楼板切割临时支撑,采用型钢支撑(5)对钢筋砼隔墙(2)进行水平横向支顶,以控制楼板切割后可能产生的结构位移变形;
6)从每层钢筋砼隔墙(2)预留门洞进入两侧钢筋砼隔墙(2)间中间区域,切割地连墙(1)墙身范围楼板,切割前先在保留结构范围及钢筋砼隔墙(2)处布设结构变形监测点,先切割中间楼板再切割顶板、底板,中间楼板、顶板采用绳锯切割,底板采用水钻钻孔取芯的方法,切割过程中加强对结构变形的监测;
7)钢筋砼隔墙(2)预留门洞,视工程规模对两侧钢筋砼隔墙(2)中间区域采用砂浆或低标号混凝土进行回填,也可以采取填土后再水泥搅拌的方式,但应确保地连墙分幅施工时槽段侧壁的稳定;
8)待回填介质强度满足地连墙成槽施工要求后,按槽段划分及正常成槽工序展开地连墙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211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