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地下建筑内施作地连墙的结构改造及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2117.9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3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邓文涛;魏井申;章邦超;李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7/00 | 分类号: | E02D37/00;E02D31/00;E02D29/045;E02D33/00;E02D1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地下 建筑 内施作 结构 改造 加固 方法 | ||
一种既有建筑物内施作基坑地连墙的结构改造及加固方法,在深基坑与周边建筑重叠区域内,通过在建筑物内部新做隔墙兼做地连墙导墙并紧贴隔墙背后施做肋墙对既有结构进行改造;通过从建筑物底板对地连墙一定成槽深度范围做注浆加固,在建筑物内对各层楼板进行满堂红脚手架加固,在两侧新做隔墙内部安装临时型钢支撑进行支顶,对既有结构进行加固;对地连墙成槽范围结构楼板逐层进行切割并对两新做隔墙间空间进行回填,为地连墙分幅施工创造条件;通过对既有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对既有建筑物变形沉降进行控制。本发明涉及的工艺成熟,操作简便,对同类深基坑地连墙穿越周边既有地下建筑物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及实际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有地下建筑内施作地连墙的结构改造及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下空间工程发展的深入,不可避免会出现与已有地下结构重叠、冲突的情况,如新建地铁站,受线路、功能及周边控制管线、建构筑物影响限制了站位,导致无法进行规划站位的调整,与周边既有建筑物位置重叠,为了顺利完成工程的实施,通常的做法主要为对重叠区域既有建筑物进行局部改造后直接进行全部拆除或部分拆除,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极大,工程严重受制于前期征拆等外部因素,既不便于工程的快速推进,又容易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故对于地下空间重叠区域的施工,尤其是城市繁华区域地下空间开发无疑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难题。目前,通过对与重叠的既有地下空间结构进行改造,再在地下空间范围进行围护结构及深基坑施工,最终形成合建空间,目前国内暂无该类施工可借鉴性的相关经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有地下建筑内施作地连墙的结构改造及加固方法,通过在建筑物内部新做隔墙兼做地连墙导墙,紧贴隔墙背后施做肋墙,从建筑物底板对地连墙一定成槽深度范围做注浆加固,在建筑物内对各层楼板进行满堂红脚手架加固,在两侧新做隔墙内部安装型钢支撑进行支顶,对地连墙成槽范围结构楼板逐层进行切割并对两新做隔墙间空间进行回填,为地连墙分幅施工创造条件;通过对既有建筑物的进行变形监测,对既有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变形沉降影响进行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既有地下建筑内施作地连墙的结构改造及加固方法,包括既有结构负一层(7-1)、既有结构负一层(7-2)、既有结构负二层(8-1)、既有结构负二层(8-2)、既有结构负三层(9-1)、既有结构负三层(9-2)、既有结构顶板(10)、既有结构负一层楼板(11)、既有结构负二层楼板(12)和既有结构底板(13),其特征在于,贯穿建筑物内部的既有结构负一层(7-1)、既有结构负二层(8-2)、既有结构负三层(9-1)及既有结构负一层(7-2)、既有结构负二层(8-1)、既有结构负三层(9-2),沿地连墙(1)从既有结构底板(13)至既有结构顶板(10)设置两道钢筋砼隔墙(2);两道钢筋砼隔墙(2)外侧位于结构负一层(7-1)、既有结构负一层(7-2)、既有结构负二层(8-1)及既有结构负二层(8-2)空间内设有Ⅰ型肋墙(3),位于既有结构负三层(9-1)及既有结构负三层(9-2)空间内设置Ⅱ型肋墙(4);两道钢筋砼隔墙(2)之间通过型钢支撑(5)水平横向支顶加固;既有结构底板(13)及地连墙(1)下方地层通过注浆加固(6)。
所述的型钢支撑(5)为通过从地连墙(1)预留门洞对两道钢筋砼隔墙(2)采用型钢支撑(5)进行水平横向支顶加固,每层两道型钢支撑(5)。
所述的结构负一层(7-1)、既有结构负二层(8-1)、既有结构负三层(9-1)对地连墙(1)靠重型设备及施工区域侧各层楼板通过满堂红脚手架加固为。
一种既有地下建筑内施作地连墙的结构改造及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21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