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强酸碱腐蚀及耐高温的波纹管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2814.4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0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峰;汪进南;潘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杰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7/18 | 分类号: | B26D7/18;B29C48/00;B29C48/13;B29C48/27;B29C48/88;C08L23/06;C08L67/00;C08L63/00;C08L83/04;C08K9/04;C08K9/02;C08K3/34;C08K3/04;C08K3/08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胡玉 |
地址: | 242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碱 腐蚀 耐高温 波纹管 及其 加工 方法 | ||
1.一种耐强酸碱腐蚀及耐高温的波纹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聚乙烯树脂、乙二醇、酚酞、催化剂、抗氧剂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然后加热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结束后,向得到的产物中加入稳定剂,真空下进行缩聚反应,缩聚反应结束后出料、冷却、切粒,得到改性母料;
步骤二:将改性母料、纳米碳化硅、加工助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碳粉、镍粉、辐照交联促进剂、改性抗老化阻燃共混物、耐候剂、增塑剂放入高速混合器中混合,再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挤出,得到半成品波纹管,将半成品波纹管输送至加工设备进行切割处理,制备得到耐强酸碱腐蚀及耐高温的波纹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强酸碱腐蚀及耐高温的波纹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改性抗老化阻燃共混物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按重量份取1-4份纳米高岭土,3-5份质量分数为22-38%的碳酸氢钾水溶液,1.3-1.6份表征参数直径为40-100nm、长度为4-12μm的埃洛石纳米管,1.4-2份石墨烯,0.4-0.8份钛白粉,0.4-0.9份月桂胺聚氧乙烯醚,1-1.4份长径比为10-14:1的硅灰石针状纤维,混合均匀,在160-190℃过热蒸汽反应釜内搅拌,汽蒸反应32-55min,在440-480℃真空微波辐射3-6h,然后浸于95-120重量份质量分数为35-40%的氨基磺酸溶液真空吸湿处理,吸透后加热至70-85℃超声波分散1-3h,再搅拌分散2-5h,取悬浮物,将悬浮物进行微波等离子刻蚀处理20-35min,用质量分数3-6%三聚磷酸钾分散液的去离子水在70-80℃下超声波处理18-35min,取上层悬浮物经120-160目过滤,蒸馏水洗涤干净,真空烘干,得到改性抗老化阻燃共混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强酸碱腐蚀及耐高温的波纹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有机硅树脂为聚甲基硅树脂或聚乙基硅树脂,纳米碳化硅的粒径不大于1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强酸碱腐蚀及耐高温的波纹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工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半成品波纹管输送至上清洗室(100)与下清洗室(101)之间的导向通道(114)内,支撑轮(108)与半成品波纹管表面相接触,支撑轮(108)带动半成品波纹管转动,雾化喷头(116)对半成品波纹管进行冷却,冷却过程中半成品波纹管表面的冷却水通过引流管(115)进入回收箱(117)内收集,冷却后半成品波纹管被输送至切割室(200)内,侧推气缸(205)活塞杆推动弧形板(206),弧形板(206)上的吸尘轮(207)与半成品波纹管表面相接触,支撑轮(108)继续带动半成品波纹管转动,切割盘(204)与半成品波纹管表面相接触并进行切割,半成品波纹管旋转过程中吸尘轮(207)将切割过程切割位置的废屑附着在表面,刮板(208)将吸尘轮(207)上附着的废屑刮除,切割后得到耐强酸碱腐蚀及耐高温的波纹管,后续输送的半成品波纹管将耐强酸碱腐蚀及耐高温的波纹管推送至出管通道(209)内,烘干风机(210)将热风通过风管(211)鼓入出管通道(209)内,进而对出管通道(209)内的耐强酸碱腐蚀及耐高温的波纹管进行烘干处理。
5.一种基于耐强酸碱腐蚀及耐高温的波纹管的加工方法的耐强酸碱腐蚀及耐高温的波纹管,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得到:聚乙烯树脂70-85份、乙二醇30-55份、酚酞12-24份、辐照交联促进剂2-4份、改性抗老化阻燃共混物3-5份、耐候剂2-4份、增塑剂1-3份、催化剂1-3份、抗氧剂1-3份、稳定剂1-3份、纳米碳化硅15-30份、加工助剂1-2份、环氧树脂30-45份、有机硅树脂20-35份、碳粉4-10份、镍粉5-1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杰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杰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281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