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智能网联汽车线控转向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4159.6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6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黄杰;肖山;纪兆华;孙奇;贾春霞;赵静;王学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3/12 | 分类号: | B62D3/12;B62D3/02;B62D15/00;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秉文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59 | 代理人: | 孙富利;张文武 |
地址: | 10001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传感器 融合 智能 汽车 转向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智能网联汽车线控转向机构,包括底盘,底盘的两端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面垂直固定导杆,导杆的末端安装在底盘上,并与底盘旋转连接,支撑板的另一端底面垂直固定导向杆,底盘的顶面设有弧形滑槽,导向杆与弧形滑槽滑动连接,两块支撑板的内侧水平固定连接件,连接件的内侧活动连接导柱,导柱的外缘套接套筒,套筒内安装齿条,齿条的两端固定连接限位板,限位板的侧面与两侧导柱的末端固定连接,套筒的顶面设有通槽,通槽的上方设有与齿条啮合传动的锥型齿,锥型齿的末端固定连接转向柱,导柱的外缘套接弹簧,弹簧位于套筒与限位板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转向机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智能网联汽车线控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或倒退方向的一系列装置。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汽车转向系统是汽车安全必须重视的系统。现阶段汽车转向系统分为两大类: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机械转向系统以驾驶员的体力作为转向能源,其中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机械转向系统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动力转向系统是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汽车转向所需能量,只有一小部分由驾驶员提供,而大部分是由发动机通过动力转向装置提供的。但在动力转向装置失效时,一般还应当能由驾驶员独立承担汽车转向任务。因此,动力转向系是在机械转向系的基础上加设一套动力转向装置而形成的。
目前许多的车主在开车时都有一个不良习惯,在车辆侧方位停车后经常不把方向盘回位,时间久了后容易对汽车的转向机构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智能网联汽车线控转向机构,通过本方案提高了汽车转向机构使用的寿命,保证了汽车转向角度的准确性,提高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使得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智能网联汽车线控转向机构,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两端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垂直固定导杆,所述导杆的末端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并与所述底盘旋转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底面垂直固定导向杆,所述底盘的顶面设有弧形滑槽,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弧形滑槽滑动连接,两块所述支撑板的内侧水平固定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内侧活动连接导柱,所述导柱的外缘套接套筒,所述套筒内安装齿条,所述齿条的两端固定连接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侧面与两侧所述导柱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顶面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上方设有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的锥型齿,所述锥型齿的末端固定连接转向柱,所述导柱的外缘套接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套筒与所述限位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杆均为伸缩结构,并在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杆的外缘套接减震弹簧。
优选的,所述齿条设置在一个半圆柱的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一个开口朝向所述支撑板内侧的U形板。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侧面与所述导柱的接触口具有供所述导柱左右水平移动的行程。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侧面嵌入与轮毂活动连接的轴承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本方案提高了汽车转向机构使用的寿命,保证了汽车转向角度的准确性,提高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使得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2、通过将导向杆和导杆设置为伸缩结构并且加设减震弹簧,提高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对汽车行驶在不平整路面上时产生的震动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提高了车内人员在乘坐汽车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41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