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群智感知中参与者可靠性评估和真值推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74280.9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5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邱铁;刘丽坤;周晓波;赵来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F18/241;G06N3/048;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素兰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感知 参与者 可靠性 评估 真值 推断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群智感知中参与者可靠性评估和真值推断方法,通过感知平台对参与者可靠性进行建模,其中,参与者当前状态是指参与者在执行当前任务时的瞬时因素,通过当前状态来推断其完成本次任务的可靠性;参与者当前状态Msubgt;i,j/subgt;进一步包括参与者当前状态包括参与者执行任务时的意愿Wsubgt;i,j/subgt;、参与者对感知地点熟悉程度Wsubgt;i,j/subgt;、参与者对感知任务偏好程度参与者历史可靠性评估用户执行任务的历史情况参与者历史可靠性进一步包括参与者在某类任务下的可靠性参与者执行任务总体可靠性h(X);进行真值推断,分别获得为数值型任务的真值和类型任务的真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1)构建了统一的参与者细粒度可靠性评估方法;2)能够生成误差较小的预估真实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主要涉及物联网、群智感知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群智感知中参与者可靠性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计算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在人们的生活中快速普及,由于智能移动设备所搭载的操作系统具有可编程特性以及智能移动设备内置的嵌入式传感设备(如:GPS、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相机等),一种基于移动设备感知能力的物联网感知模式,即“移动群智感知”(Mobile Crowdsensing)由此诞生。利用这些便携设备组成的移动感知网络,可以随时随地的对人类经常活动的区域进行感知,获取人群所处物理环境、个人行为、车辆状态等信息,从而满足物联网泛在互联与透彻感知的需求。与传统的固定部署传感网的物联网感知模式相比,这种模式克服了组网成本高、系统维护难、服务不灵活的局限性,大大降低了物联网应用成本、提高了物联网应用效率,对有意识主动部署的传感网进行数据收集方式构成了重要互补。
一个典型的移动群智感知网络通常由感知平台和参与者两部分组成。其中,感知平台由位于数据中心的多个感知服务器组成;参与者可以利用各种移动感知终端采集感知数据,并且通过移动蜂窝网络或者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方式与感知平台进行网络连接,并上传感知数据。系统的工作流程可以描述为一下几个步骤。
(1)发布任务:感知平台将某个感知任务划分为若干个感知子任务,并向参与者发布这些任务,并且采取某种激励机制吸引用户参与。
(2)数据感知:参与者接受感知任务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参与感知任务,选择参与任务后利用所携带的移动设备中合适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3)数据传输:参与者采用某种安全与隐私保护手段,将数据上传到感知平台。
(4)数据管理与分析:感知平台对所收集的感知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移动群智感知网络成为物联网新型的、重要的感知手段,可以利用普适的移动感知设备完成那些仅依靠个体很难实现的、大规模的、复杂的社会感知任务。这种移动感知网络系统可以应用于目前日益重要的很多物联网应用领域。例如,城市管理、智能交通、环境监测、公共卫生、医疗健康等。在带来这些优点的同时,群智感知网络让普通用户参与感知活动,因此用户的可靠度难以保证,导致收集的数据可能缺失、有噪声,不同用户的数据甚至相互冲突。如何处理数据、推断可靠度及真值是群智感知网络的一个核心问题。本发明通过构建一套综合的可靠度评价指标来解决此类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群智感知中参与者可靠性评估和真值推断方法,同时考虑异质用户、多样任务和时空因素,通过分析不同参与者的可靠性,实现对参与者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筛选,推断出与物理世界真实值更为接近的真值。
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群智感知中参与者可靠性评估和真值推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42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