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液分离器、燃料电池车和气液分离器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4720.0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5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江林;吴汉军;辛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119 | 分类号: | H01M8/04119;H01M8/048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薛鹏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器 燃料电池 和气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燃料电池车和气液分离器的控制方法,气液分离器用于燃料电池车,燃料电池车包括电池堆,气液分离器包括集液部、第一排液口、第二排液口、第一排液组件和第二排液组件;集液部位于气液分离器的底部,第一排液口位于集液部的底部,第二排液口位于集液部的侧部;第一排液组件与第一排液口连接,能够控制第一排液口的打开或关闭;第二排液组件与第二排液口连接,能够控制第二排液口的打开或关闭。本发明所提供的气液分离器,能够防止第一排液口和第二排液口被堵塞,再次使用燃料电池车时使得第一排液口和第二排液口排液更顺利,进而使得燃料电池车在低温下能够顺利启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燃料电池车和气液分离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当燃料电池车的电池堆产生电力时,在电池堆中产生水,并且由于存在浓度差,一部分水通过电解质膜排放到阳极,阳极在排水时,会有一部分氢气也随水被一同排出。水和氢气被排出后会进入到气液分离器,水和氢气在企业分离器中分离后水被排出,氢气循环至阳极。
在相关技术中,为使得气液分离器内的水可顺利排出,气液分离器的排水口通常设置在气液分离器的底部。但由于气液分离器内存在水蒸气,在电池堆停止反应后,仍会在气液分离器内形成一定的水,如果在较低温度的室外,这部分水会被冻结,并且堵塞气液分离器底部的排水口,再次使用燃料电池车时排水口无法正常排水,导致燃料电池车无法在低温下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气液分离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气液分离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燃料电池车。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用于燃料电池车,燃料电池车包括电池堆,气液分离器包括集液部、第一排液口、第二排液口、第一排液组件和第二排液组件;集液部位于气液分离器的底部,第一排液口位于集液部的底部,第二排液口位于集液部的侧部;第一排液组件与第一排液口连接,能够控制第一排液口的打开或关闭;第二排液组件与第二排液口连接,能够控制第二排液口的打开或关闭。
本发明所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第一排液口位于集液部的底部,第二排液口位于第一排液口的侧部,使得第二排液口所在的位置高于第一排液口所在的位置。第一排液组件与第一排液口连接,能够控制第一排液口的打开或关闭,进而实现对第一排液口的控制,使得第一排液口可根据排液需要打开或关闭。第二排液组件与第二排液口连接,能够控制第二排液口的打开或关闭,进而实现对第二排液口的控制,使得第二排液口可根据排液需要打开或关闭。
在燃料电池车产生电能时,电池堆内发生反应,电池堆内的液体进入到集液部后可通过第一排液口排出,也可通过第二排液口排出。在电池堆内停止反应后,燃料电池车停止产生电能,此时关闭第二排液口,打开第一排液口,集液部内的液体会由第一排液口排出,进而防止集液部内有液体积聚,即使气液分离器所处的环境温度较低,也不会导致集液部内结冰,防止第一排液口和第二排液口被堵塞,再次使用燃料电池车时使得第一排液口和第二排液口排液更顺利,进而使得燃料电池车在低温下能够顺利启动。
并且由于第二排液口设置在集液部的侧部,即使第一排液口和第二排液口关闭后,由于冷凝而产生的冷凝液体积聚在集液部内,这部分液体结冰后也不易塞第二排液口,再次使用燃料电池车时,可通过第二排液口进行排液,进而使得燃料电池车在低温下能够更顺利启动。再次启动后,带有温度的液体进入集液部后即可将结冰融化,进而使得第一排液口也可再次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47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