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机械挤压成型的新材料生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8461.9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7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葛志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派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1/18 | 分类号: | B21D51/18 |
代理公司: | 江苏长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78 | 代理人: | 刘威威 |
地址: | 223600 江苏省宿迁市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机械 挤压 成型 新材料 生产 系统 | ||
1.一种采用机械挤压成型的新材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布置的进料输送装置(100)、第一挤压成型装置(200)、第二挤压成型装置(400)和排料输送装置(600),各装置之间均布置有转料机器人(300),转料机器人(300)用于将筒状的工件从上一装置中转移到下一装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机械挤压成型的新材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料输送装置(100)包括水平布置的进料输送带(110),进料输送带(110)上装有限位机构(120),限位机构(120)沿着进料输送带(110)的输送方向等距间隔分布,限位机构(120)用于维持筒状工件呈立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机械挤压成型的新材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限位机构(120)包括各限位块(121),各限位块(121)可拆卸式安装在进料输送带(110)的带面上,各限位块(121)围合成用于限制筒状工件移动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机械挤压成型的新材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料输送带(110)由各不锈钢板(111)组成,各不锈钢板(111)通过铰接轴依次铰接在一起,各不锈钢板(111)的板面构成进料输送带(110)的带面,各限位块(121)底部装有磁铁,磁铁贴合在不锈钢板(1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采用机械挤压成型的新材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转料机器人(300)的活动端安装有夹持机构(500),夹持机构(500)具有两个大小可调节的夹口(510),两夹口(510)之间的间距和限位机构(120)之间的间距一致,夹口(510)用于夹持相邻的两筒状工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采用机械挤压成型的新材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夹持机构(500)包括支架(530),支架(530)两端分布有两组夹持臂(511),每组夹持臂(511)设置有两个,两夹持臂(511)活动安装,两夹持臂(511)之间的区域构成夹口(510),两夹持臂(511)连接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用于调节两夹持臂(511)相互远离或靠近。
7.一种采用机械挤压成型的新材料容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S1:首先对新材料板材裁剪处理,裁剪成用于制备筒体的A料和筒底的B料;
S2:将裁剪之后的A料卷曲呈筒状,结合处焊接;
S3:将筒体转移第一挤压成型装置(200)中,对筒体的底部进行挤压翻边处理;
S4:将翻边处理之后的工件转移到第二挤压成型装置(400)中,对筒状工件的顶部端进行挤压卷边处理;
S5:将筒体和筒底焊接即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采用机械挤压成型的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3中,首先将筒体依次放置在进料输送带(110)上的限位机构(120),然后采用转料机器人(300)将两个筒体同步转移到第一挤压成型装置(200)中,第一挤压成型装置(200)对筒底底部进行挤压翻边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采用机械挤压成型的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4)中,采用转料机器人(300)将两筒体取出,并将两筒体翻转,然后放到第二挤压成型装置(400)中,第二挤压成型装置(400)对筒体底部进行卷边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采用机械挤压成型的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4中,采用转料机器人(300)将第二挤压成型装置(400)中完成卷边处理的筒体取出,并放置到排料输送装置(600)上,排料输送装置(600)将筒体输送到焊接工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派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派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846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固废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活化细胞的抗衰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