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气雷达数据质量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85643.9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6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S13/95 | 分类号: | G01S13/95;G01S7/41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信四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9 | 代理人: | 吕雁葭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气 雷达 数据 质量 控制 方法 装置 设备 | ||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天气雷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双偏振雷达数据;根据双偏振雷达数据质量控制算法处理双偏振雷达数据,获取双偏振雷达标注结果;确定第一初始雷达数据处理模型,并将第一时刻的双偏振雷达数据作为输入,将第一时刻的双偏振雷达标注结果作为输出,对第一初始天气数据处理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双偏振雷达数据处理模型;获取实时多普勒雷达数据,并根据双偏振雷达数据处理模型对实时多普勒雷达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取多普勒雷达实时识别结果。该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对杂波的识别效果,便于准确分辨降水回波与杂波,降低了对降水回波的误判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大气探测和大气遥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气雷达数据质量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自雷达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开始利用它来进行降水探测和测量的研究,应用较为广泛的天气雷达包括多普勒雷达与双偏振雷达。其中相较于多普勒雷达,双偏振雷达所采集的双偏振雷达数据具有更多的测量信息(特征参量如:差分反射率、差分相位和相关系数等),能提供多个包含雨滴谱信息的偏振量,多个偏振量能更好地表述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因此双偏振雷达能够较准确的分辨降水回波与杂波,提高了气象探测和预报的准确性。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双偏振雷达成为目前天气雷达的主流。但是,虽然与双偏振雷达的数量相比多普勒雷达的数量较少,但多普勒雷达目前仍是天气预测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多普勒雷达针对地物、超折射、电磁干扰、晴空等杂波的识别率不高,导致其很难分辨降水回波与杂波,多普勒雷达对降水回波的误判率较高,因此,如何使多普勒雷达能够准确识别杂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天气雷达数据质量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天气雷达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由双偏振雷达采集的双偏振雷达数据;
根据双偏振雷达数据质量控制算法处理双偏振雷达数据,获取双偏振雷达标注结果;
确定第一初始雷达数据处理模型,并将第一时刻的双偏振雷达数据作为输入,将第一时刻的双偏振雷达标注结果作为输出,对第一初始天气数据处理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双偏振雷达数据处理模型;
获取多普勒雷达实时采集的实时多普勒雷达数据,并根据双偏振雷达数据处理模型对实时多普勒雷达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取多普勒雷达实时识别结果,多普勒雷达与双偏振雷达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雷达距离阈值。
进一步地,确定第一初始雷达数据处理模型,并将第一时刻的双偏振雷达数据作为输入,将第一时刻的双偏振雷达标注结果作为输出,对第一初始天气数据处理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双偏振雷达数据处理模型之前,方法还包括:
根据双偏振质量控制检验算法获取双偏振雷达标注结果的准确率;
根据勘误处理算法对准确率小于或等于准确率阈值的双偏振雷达标注结果进行勘误处理,以获取勘误处理后的双偏振雷达标注结果;
在勘误处理后的双偏振雷达标注结果以及准确率大于准确率阈值的双偏振雷达标注结果中确定第一时刻的双偏振雷达标注结果。
进一步地,获取多普勒雷达实时采集的实时多普勒雷达数据,并根据双偏振雷达数据处理模型对实时多普勒雷达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取多普勒雷达实时识别结果之前,方法还包括:
根据双偏振雷达数据处理模型对第二时刻的双偏振雷达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取双偏振雷达识别结果;
获取双偏振雷达识别结果与第二时刻的双偏振雷达标注结果的识别结果相似度;
获取多普勒雷达实时采集的实时多普勒雷达数据,并根据双偏振雷达数据处理模型对实时多普勒雷达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取多普勒雷达实时识别结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未经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56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及车体框架
- 下一篇:磊晶结构及微型发光元件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