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装盒的防伪印刷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93526.7 | 申请日: | 202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9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何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美嘉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1/12 | 分类号: | B41M1/12;B41M1/30;B41M5/00;B41M3/14;C09D11/50;C09D11/107;C09D11/101;C08J5/18;C08L29/04;C08L3/02;C08L67/02;C08K3/04;C08K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223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装 防伪 印刷 工艺 | ||
1.一种包装盒的防伪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印刷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基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共混、造粒,然后进行流延制膜处理,得到基膜;
步骤二:设计三维防伪印刷图案,然后将三维防伪印刷图案拆解成两部分,制得第一防伪印刷图案和第二防伪印刷图案,根据第一防伪印刷图案和第二防伪印刷图案,使用CTP直接制版机分别进行制版;
步骤三:使用基膜对包装盒需要做防伪处理的位置进行第一层覆膜处理;
步骤四:将第一防伪印刷图案的样版放入到丝网印刷机中,然后利用热敏油墨和基料充分混合后使用丝网印刷机对步骤三中的第一层覆膜外部进行印刷处理,得到第一层防伪印刷图案;
步骤五:使用基膜对第一层防伪印刷图案外部进行第二层覆膜处理;
步骤六:将第二防伪印刷图案的样版放入到UV打印机中,然后利用水性UV油墨和基料充分混合后使用UV打印机对步骤五中的第二层覆膜外部进行印刷处理,得到第二层防伪印刷图案;
步骤七:使用基膜对第二层防伪印刷图案外部进行第三层覆膜处理;防伪印刷完成;
所述热敏油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41.40~42.20%的水性丙烯酸树脂、22.80~23.60%的二炔二醇类不可逆变色颜料、1.20~1.60%的乳化剂、6.40~7.40%的助溶剂、2.90~3.50%的分散剂、0.35~0.55%的消泡剂,其余为去离子水;
所述水性UV油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52.30~53.50%的水性UV树脂、9.50~10.20%的光引发剂、3.20~4.20%的玻璃纤维、4.30~4.70%的纳米氧化锌、3.80~4.40%的纳米纤维素,其余为活性稀释剂;
所述基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9.40~19.80%的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19.60~20.80%的淀粉、4.80~5.40%的纳米氧化石墨、48.60~49.60%的聚乙烯醇、0.27~0.3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0.12~0.13%的羧甲基纤维素,其余为纳米二氧化钛;
所述基料的制备工艺,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S1:称取上述重量份的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淀粉、纳米氧化石墨、聚乙烯醇、十二烷基硫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纳米二氧化钛;
S2:将步骤S1中的淀粉、纳米氧化石墨和聚乙烯醇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进行水浴双频超声处理40~50min,然后进行离心水洗干燥,得到混合料A;
S3:将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料A和步骤S1中的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进行共混,得到混合料B;
S4:将步骤S3中制得的混合料B和步骤S1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纳米二氧化钛进行共混,然后加入到微纳米气流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加工处理,得到基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的防伪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基料和热敏油墨的重量份比为1∶30~40;在步骤六中,基料和水性UV油墨的重量份比为1∶2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的防伪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六中,印刷后均通过UV光固机进行固化,UV光固机功率7950~8050W,光固时间1~2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的防伪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油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41.40%的水性丙烯酸树脂、22.80%的二炔二醇类不可逆变色颜料、1.20%的乳化剂、6.40%的助溶剂、2.90%的分散剂、0.35%的消泡剂、24.95%的去离子水;所述水性UV油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52.30%的水性UV树脂、9.50%的光引发剂、3.20%的玻璃纤维、4.30%的纳米氧化锌、3.80%的纳米纤维素、26.90%的活性稀释剂;所述基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9.40%的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19.60%的淀粉、4.80%的纳米氧化石墨、48.60%的聚乙烯醇、0.27%的十二烷基硫酸钠、0.12%的羧甲基纤维素、7.21%的纳米二氧化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美嘉包装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美嘉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35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航天器集群动态路径规划方法
- 下一篇:一种PLC芯片等级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