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远心曝光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98114.2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9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施宏艳;朱敏;王国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波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22;G02B1/00;G03F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李建芳 |
地址: | 21112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远心 曝光 镜头 | ||
1.一种双远心曝光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方到像方由依次设置的前透镜组、光阑和后透镜组组成;前透镜组从物方到像方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二透镜为厚弯月透镜,第三透镜为厚弯月透镜,第四透镜为弯月透镜,第五透镜为凸透镜,第六透镜为凹透镜;后透镜组从物方到像方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第七透镜为弯月透镜,第八透镜为双凸透镜;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中心间隔为0~0.01mm;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中心间隔为1.944±0.01mm;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的中心间隔为48.83±0.01mm;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的中心间隔为0.8±0.01mm;第六透镜与光阑之间的中心间隔为120.469±0.01mm;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之间的中心间隔为65.48±0.01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远心曝光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第二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第三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第四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第五透镜的物面侧为平面,像面侧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第七透镜的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凸面;第八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远心曝光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的物面侧:205mm<R<290mm,第一透镜的像面侧:-150mm<R<-200mm;第二透镜的物面侧:65mm<R<105mm,第二透镜的像面侧:600mm<R<700mm;第三透镜的物面侧:50mm<R<75mm,第三透镜的像面侧:125mm<R<195mm;第四透镜的物面侧:525mm<R<550mm,第四透镜的像面侧:35mm<R<65mm;第五透镜的物面侧:平面,第五透镜的像面侧:-20mm<R<-45mm;第六透镜的物面侧:-20mm<R<-45mm,第六透镜的像面侧:125mm<R<195mm;第七透镜的物面侧:-105<R<-135mm,第七透镜的像面侧:-85mm<R<-115mm;第八透镜的物面侧:255mm<R<375mm,第八透镜的像面侧:-600mm<R<-750mm;前述R均为曲率半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远心曝光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的物面侧:R为268.38±0.2mm,第一透镜的像面侧:R为-196.78±0.2mm;第二透镜的物面侧:R为94.19±0.2mm,第二透镜的像面侧:R为660±0.2mm;第三透镜的物面侧:R为69.38±0.2mm,第三透镜的像面侧:R为155.245±0.2mm;第四透镜的物面侧:R为540.35±0.2mm,第四透镜的像面侧:R为47.53±0.2mm;第五透镜的物面侧:平面,第五透镜的像面侧:R为-32.457±0.2mm;第六透镜的物面侧:R为-30.67±0.2mm,第六透镜的像面侧:R为164±0.2mm;第七透镜的物面侧:R为-122.366±0.2mm,第七透镜的像面侧:R为-105.298±0.2mm;第八透镜的物面侧:R为331.067±0.2mm,第八透镜的像面侧:R为-691.8±0.2mm;前述R均为曲率半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远心曝光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为7.4mm±0.02mm;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为22±0.02mm;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为20±0.02mm;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为7.2±0.02mm;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为3.5±0.02mm;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为2±0.02mm;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1.2±0.02mm;第八透镜的中心厚度为8±0.02mm。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远心曝光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到第八透镜均采用在405nm±5nm范围内高透玻璃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波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波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81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砂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运维客服系统及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