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技术的通信网络配线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9870.7 | 申请日: | 202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9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马强;杨勇;刘宸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11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技术 通信 网络 线管 系统 管理 方法 | ||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通信网络配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管理系统包括:
BIM模型服务模块,用于存储建筑和通信工程BIM模型,并提供网络访问服务;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设备、板卡、端口、线缆信息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提供网络访问服务。
三维展示、定位模块,通过设备、板卡、线缆、端口查询物理链路信息,并通过所述模块进行三维展示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通信网络配线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建筑专业施工图纸,基于BIM技术,绘制建筑BIM模型;
S2:根据通信专业施工图纸,基于BIM技术,绘制通信BIM模型;
S3:建立数据存储结构,将通信工程BIM模型数据化;
S4:通过运维软件加载BIM模型;
S5:查询、定位、展示三维物理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通信网络配线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建筑BIM模型包括墙体、建筑柱、结构柱、楼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通信网络配线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2中,通信BIM模型包括设备模型及工程模型;
其中设备模型的几何表达精度需达到《GBT 51301-2018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规定的G3级,模型单元信息深度需达到N4级。BIM模型外观应与实物外观、空间占位保持一致;其中设备板卡、业务端口可以独立拆分,且每个板卡、业务端口应具有不重复的唯一标识码;有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相关标准规范的端口,模型尺寸符合标准规范;
工程模型是将单个设备模型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正确的布置在建筑BIM模型中,包括通信线缆、线缆防护管、桥架、线槽、信息接入点等影响线缆走向的通信工程;
工程模型中每个设备、板卡、端口、线缆具有唯一标识,通过该唯一标识,在BIM模型中对任意一个构件进行精确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通信网络配线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4中,建立数据存储结构,数据结构能准确定位BIM模型,并能存储一定的扩展信息;
其中设备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唯一标识、模型ID以及设备的相关属性;
板卡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板卡唯一标识、模型ID、所属设备标识以及板卡的相关属性;
端口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端口唯一标识、模型ID、所属板卡标识以及端口的相关属性;
线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线缆唯一标识、模型ID、线缆两端端口唯一标识以及线缆的相关属性;
步骤S4中,运维软件加载BIM模型,三维可视化展示BIM模型场景,每个设备、板卡、端口、线缆在BIM模型空间中都有对应的、唯一的模型ID,该模型ID与步骤S3中的模型ID一致,建立了模型与数据库的关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通信网络配线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5中,当某设备发生故障并导致数据中断时,运维人员通过配线管理系统,输入设备唯一标识,通过信息检索,迅速查询、定位相关链路及配线,并对相关的链路及设备、板卡、端口、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对全链路高亮显示,使运维人员准确、清晰定位故障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98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