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子标志物及其在检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6857.X | 申请日: | 202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4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艳;毛霞;朱莉;刘松雅;何成;易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74;G01N33/68;G01N33/5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程杰 |
地址: | 43003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 标志 及其 检测 血管 免疫 细胞 淋巴瘤 中的 应用 | ||
1.一种分子标志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CD4抗体、CD7抗体、CD45抗体、TRBC 1抗体、CD5抗体、CD3抗体、CD10抗体、PD1抗体和CD8抗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标志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标志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抗体均为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且所述CD4抗体为BV605标记,所述CD7抗体为V450标记,所述CD45抗体为V500标记,所述TRBC 1抗体为FITC标记,所述CD5抗体为PE标记,所述CD3抗体为PerCP-cy5.5标记,所述CD10抗体为PE-Cy7标记,所述PD1抗体为APC标记,所述CD8抗体为APC-Cy7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分子标志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标志物为CD4抗体、CD7抗体、CD45抗体、TRBC 1抗体、CD5抗体和CD3抗体、CD10抗体、PD1抗体和CD8抗体按照2:2:3:5:5:6:2:3:2的体积比的混合物。
5.一种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分子标志物及用于放置所述分子标志物的储存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红细胞裂解液、缓冲液,以及与流式细胞仪配套使用的流式管。
7.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分子标志物在制备用于检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和/或骨髓微小残留病灶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和/或骨髓微小残留病灶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检测样本加入到流式管中,使单个细胞呈悬液状态,并保证细胞量在1×105/管~1×107/管;若细胞量极少,则加入所有细胞;每管的样本体积不超过150uL,若体积超过150uL,可先用不含固定剂的1×溶血素进行细胞富集;
2)将步骤1)所得样本与分子标志物混匀,室温避光孵育10~20分钟;
3)向步骤2)所得样本中加入1×溶血素,室温避光孵育5~15分钟;
4)对步骤3)所得样本离心去上清液;
5)向步骤4)所得样本中加入PBS缓冲液混匀,离心去上清,再用PBS缓冲液重悬细胞;
6)将步骤5)所得样本送入流式细胞仪中完成上机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上机检测包括采用固定设门和多标志组合的设门方式,具体如下:
固定设门:去除黏连细胞门、活细胞门和血细胞门,其中,所述血细胞门通过CD45/SSC设置;
多标志组合设门:与所述CD45/SSC设门同步,使用CD3/SSC设置成熟T淋巴细胞门并查看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以及CD3+T淋巴细胞TRBC1的表达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分析检测过程如下:
设置CD4/CD7、CD3/CD4、CD3/CD5、CD5/CD7、TRBC1/CD3、CD10/PD1二维点图,并圈出符合以下任意一种表型的细胞为可疑细胞:CD3-CD4+、CD3-CD5+、CD4+CD10+、CD4+PD1bri+、CD10+PD1bri+,并进一步明确所述可疑细胞是否为异常表型和异常克隆,具体判断标准如下:
1)异常表型:泛T标志物表达强度的改变,如CD3的表达缺失或减弱,极少情况下表达增强;和/或CD7的表达增强、减弱或缺失;和/或CD4、CD5均呈阳性,伴有或不伴强度改变;且如果PD1强阳性和CD10阳性,可以判断为AITL;如果PD1强阳性,CD10阴性,则高度怀疑为AITL;
2)异常克隆:若TRBC1阳性率大于85%,可以判断为单克隆性表达,确定为异常克隆;若TRBC1阳性率小于15%,可怀疑为异常克隆;若TRBC1阳性率为15~85%,可以判断为多克隆表达,为正常多克隆性T淋巴细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685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