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履带式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11562.1 | 申请日: | 202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2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曲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鸿昌高端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履带式 水陆 两栖 地形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履带式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所述履带式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包括:车体和驾驶室,所述车体的内部设置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飞轮端设置有高压变量柱塞油泵,所述车体的内部且位于发动机的前面设置有传动减速机,所述车体的内部且位于传动减速机尾部设置有变量马达,所述车体的顶部设置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控制操纵杆,所述驾驶室的内部且位于液压控制操纵杆的底部设置有螺旋桨运行按钮。本发明提供的履带式水陆两栖全地形车,通过在通用化履带式水陆两栖车的承载平台上安装不同功能的机械设备,可实现应急救援、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消防、油田勘探、河道清理、滩涂整治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陆两栖全地形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履带式水陆两栖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水陆两栖车是可以在陆地上和水上行驶的车辆,两栖车的行走系统一般采用车轮或履带。
履带式两栖车既能应对各种陆地地形,也适合在水中行驶,尤其在水陆结合处,不会出现像轮式车那样陷入沙滩或淤泥而不能行走的情况,因此更适合复杂情况使用,具有全地形适用的特点。
现有技术的履带式两栖车一般只能在陆地或者水中行走,但是对于当需要进行油田勘探、滩涂整治等工作时,由于地形本体,因此履带式两栖车不能很好的运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装置整体的实用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履带式水陆两栖全地形车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履带式水陆两栖全地形车,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履带式两栖车不能适应全地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履带式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包括:
车体和驾驶室,所述车体的内部设置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飞轮端设置有高压变量柱塞油泵,所述车体的内部且位于发动机的前面设置有传动减速机,所述车体的内部且位于传动减速机尾部设置有变量马达;
所述车体的顶部设置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控制操纵杆,所述驾驶室的内部且位于液压控制操纵杆的底部设置有螺旋桨运行按钮,驾驶室的内部且位于螺旋桨运行按钮的底部设置有螺旋桨升降按钮,所述车体的尾部通过液压缸设置有螺旋桨。
优选的,所述变量马达用于驱动履带。
优选的,所述传动减速机供履带运行。
优选的,所述车体的甲板上方设置有车厢,所述车厢用于存储货物。
优选的,所述车厢中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油缸。
优选的,所述车厢的内部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厢体,所述厢体的一侧设置有辅助下料组件,所述辅助下料组件包括下料板,所述下料板的内部开设有下料通槽,所述下料板的内部且位于下料通槽的顶部设置有辅助槽,所述辅助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下料通槽相配合使用的闭合门。
优选的,所述厢体的内部开设有存放槽,所述厢体的内部且位于存放槽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辅助缓冲组件,所述辅助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缓冲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的顶部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一端依次贯穿缓冲槽和存放槽并延伸至存放槽的内部,所述缓冲杆延伸至存放槽内部的一端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挤压板。
优选的,所述闭合门上通过挤压弹簧固定连接有左侧挤压板,所述厢体内壁的一侧通过挤压弹簧固定连接有右侧挤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鸿昌高端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鸿昌高端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15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