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爆破的复合隔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12729.6 | 申请日: | 202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7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周晗赟;曹靖;孟祥宇;吴桐;程佳佳;梅顶;陈明;柳晋楠;刘盛盛;蔡觉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交工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1/00 | 分类号: | F42D1/00;F42D3/04;F42D5/045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锐知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43 | 代理人: | 郑阳政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爆破 复合 结构 | ||
1.一种隧道爆破的复合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新建隧道和原有隧道之间的减震沟,所述减震沟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新建隧道和原有隧道之间还设有两个减震孔群,两个所述减震孔群分布在减震沟的水平方向的两侧,所述减震孔群包括至少两排减震孔排,同一排减震孔排中的减震孔沿上下方向分布,减震孔排沿左右方向分布,相邻两排减震孔排中的减震孔沿上下方向错开;隧道爆破的复合隔震结构还包括循环利用式隔震架,所述循环利用式隔震架包括支撑在新建隧道和原有隧道之间的山体表面上的环形金属底板、通过金属筒同环形金属底板连接在一起的金属面板、连接在环形金属底板上的穿设在减震沟内的橡胶袋和连接在环形金属底板上的若干一一对应地穿设在所述减震孔内的橡胶盲管,所述环形金属底板沿所述橡胶袋的开口端的周向延伸且同橡胶袋的开口密封对接在一起,所述金属面板、金属筒、环形金属底板和橡胶袋围成第一气腔,所述金属面板上设有限制第一气腔内的压力的限压阀,所述环形金属底板上设有若干同第一气腔连通的气孔,所述橡胶盲管的开口端一一对应地同所述气孔密封对接在一起而使得橡胶盲管同所述第一气腔连通,所述第一气腔内的气压为7个标准大气压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爆破的复合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袋的开口面积小于环形金属底板的开口面积,所述橡胶袋的开口形状同环形金属底板的开口形状相似,所述橡胶袋的开口端穿设在环形金属底板内且设有搭接在环形金属底板的前侧表面上的外翻边,所述外翻边和橡胶袋的开口端都同所述环形金属底板密封固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道爆破的复合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沟内装有沙,所述橡胶袋阻挡在减震沟的开口端阻止所述沙从减震沟内掉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道爆破的复合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筒超出金属面板形成缸体段,所述缸体段内滑动连接有摩擦消能板,所述摩擦消能板通过吸震拉簧同金属面板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爆破的复合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面板设有面板部滑管,所述摩擦消能板设有消能板部滑管;消能板部滑管和面板部滑管二者,一者滑动密封套设在另一者外部;摩擦消能板、消能板部滑管、面板部滑管和金属面板围成第二气腔,所述限压阀位于所述第二气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爆破的复合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部滑管穿过所述金属面板后穿设到所述橡胶袋内,所述吸震拉簧位于所述第二气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爆破的复合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腔设有位于所述摩擦消能板上的泄压阀。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爆破的复合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段的内周面上设有缸体部摩擦层,所述摩擦消能板的外周面上设有消能板部摩擦层,所述摩擦消能板通过所述消能板部摩擦层抵接在所述缸体部摩擦层上而滑动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道爆破的复合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腔设有位于所述金属筒上的充气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交工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交工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27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