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栓螺母自动组装工装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0224.4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5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朱汉华;朱进;朱银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昊高强度螺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6 | 分类号: | B23P19/06;B23P19/00;B23Q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新慧恒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4 | 代理人: | 胡玲玲 |
地址: | 21451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栓 螺母 自动 组装 工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栓螺母自动组装工装,包括工作台和成品框,工作台上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螺栓上料机构、组装机构和螺母上料机构,螺母上料机构包括固定台、第一输送皮带、限位机构和推动杆,固定台顶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输送皮带设置于第一凹槽中,限位机构包括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固定台顶部左侧的后端设置有第二凹槽,螺栓上料机构包括第二输送皮带,组装机构包括固定于工作台顶部后侧的后竖板、夹持机构、升降板、转动板和移动块。本发明可自动上料和下料,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组装质量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螺栓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栓螺母自动组装工装。
背景技术
螺栓和螺母是最常见的标准螺纹件,通常情况下,螺栓和螺母是分开组装发货的,但在一些特殊行业如电路铁塔、高速公路护栏和断路器行业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是配套使用,所以螺栓和螺母一般配套组装后发货。目前螺栓与螺母的旋拧组装,主要还是依靠手工或简单工具(如电动扳手)来完成的,由于采用人工装配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高、还经常出现组装不到位、表面磕碰等质量问题,鉴于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螺栓螺母自动组装工装。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上料和下料,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组装质量高的螺栓螺母自动组装工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螺栓螺母自动组装工装,包括工作台和成品框,工作台上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螺栓上料机构、组装机构和螺母上料机构,螺母上料机构包括固定台、第一输送皮带、限位机构和推动杆,固定台顶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输送皮带设置于第一凹槽中,限位机构包括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左限位板左侧壁的前端和后端以及右限位板右侧壁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固定台顶部左侧的后端设置有第二凹槽,螺栓上料机构包括第二输送皮带,第二输送皮带上等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螺栓的插孔,组装机构包括固定于工作台顶部后侧的后竖板、夹持机构、升降板、转动板和移动块,夹持机构包括左夹板和右夹板,右夹板的右侧连接有第四电动伸缩杆,第四电动伸缩杆的右端顶部和左夹板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于转动板底部的右侧和左侧,转动板的顶部通过转轴连接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设置于升降板的顶部,升降板顶部的两侧均连接有伸缩柱,伸缩柱的顶端连接有伸缩气缸,伸缩气缸固定于移动块的底部,移动块的后侧壁通过滑动组件滑动连接于后竖板的上部。
优选地,前述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的底部接触第一输送皮带的顶部,第一电动伸缩杆外端的底部固定于固定台顶部,通过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可在螺母移动的过程中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螺母的移动发生偏移,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可分别带动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的左右移动,以微调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螺母,适用范围广。
再优选地,前述右限位板左侧壁的后端垂直固定有限位杆,且右限位板的后端下部设置有与推动杆相对应的通孔,通孔位于限位杆的前侧,推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外端的底部固定于固定台顶部,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驱动推动杆左右移动,推动杆的左端可穿过通孔。
更优选地,前述左限位板的后端设置有与通孔位置相对应的通口,通口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方形限位管,方形限位管的外端位于第二凹槽的顶部右侧,推动杆的左端穿过通孔将螺母推出通口,并进入方形限位管中,推动杆继续推动螺母,使其掉落至第二凹槽中,便于进行组装,方形限位管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螺母可以准确掉入第二凹槽。
进一步优选地,前述第二凹槽的后侧壁通过第三电动伸缩杆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前侧壁与螺栓的外壁形状相对应,通过固定块可以固定住螺母,便于进行组装,避免螺母在组装时发生移动,以保证组装的质量。
具体地,第二输送皮带包括左直形段、右直形段以及连接左直形段和右直形段两端的弧形段,在右直形段上的螺栓可被夹持机构夹持住,并进行组装,同时工人可对左直形段和弧形段进行上料,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昊高强度螺栓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昊高强度螺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02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