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正倒车舵转换的分离舵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27909.1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6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丁宇;刘航;随从标;刘嘉诚;谭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25/38 | 分类号: | B63H2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倒车 转换 分离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正倒车舵转换的分离舵,包括上舵叶、下舵叶,上舵叶通过上舵叶伸缩旋转杆连接上舵叶调节机构,上舵叶调节机构通过上连接杆连接上舵叶转换旋转杆,上舵叶转换旋转杆连接上舵叶转换电机,下舵叶通过下舵叶伸缩旋转杆连接下舵叶调节机构,下舵叶调节机构通过下连接杆连接下舵叶转换旋转杆,下舵叶转换旋转杆连接下舵叶转换电机,正车状态时,上舵叶和下舵叶贴合成正车舵并位于螺旋桨后方,倒车状态时,上舵叶和下舵叶相对齐,并位于螺旋桨前方。本发明不仅改善了目前常用的组合推进操纵系统存在的不足,也能够保留其原有的功能和优势,更好地提高了船舶的操纵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船舶控制装置,具体地说是船舶的舵。
背景技术
大部分内河航道狭窄、来往船只多,船舶转弯、避碰、靠离码头、进出船闸频繁。因而除了要求船舶具有优良的正车操纵性能外,船舶的倒航操纵性能也显得尤为重要。
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表明,船舶倒航时舵效明显比正航时差,对于单桨船舶而言,船舶倒航时,由于流经舵的水流方向和速度发生改变,使得舵叶的随缘变成了迎流缘,舵叶的水动力性能变差,加上舵压力的降低,使得舵几乎失去了对船舶航向的控制能力。因此大部分推船采用“正车舵(襟叶舵)+固定导管+双倒车舵(侧翼舵)”组合推进操纵系统来提高船舶的操纵性能。但由于倒车舵装在螺旋桨前方,且仅在倒航时操纵使用,在占大部分航行时间的正航状态下,倒车舵保持某一初始舵角固定不动,不仅增加了阻力,还会影响螺旋桨的来流效果,从而影响螺旋桨的性能。同理,在船舶倒航状态下,正车舵位于螺旋桨后方保持某一舵角固定不动,也会对船舶倒航操纵性能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既保持了船舶正航时的螺旋桨性能、又提高了船舶倒航操纵性能一种可实现正倒车舵转换的分离舵。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可实现正倒车舵转换的分离舵,其特征是:包括上舵叶、下舵叶,上舵叶通过上舵叶伸缩旋转杆连接上舵叶调节机构,上舵叶调节机构通过上连接杆连接上舵叶转换旋转杆,上舵叶转换旋转杆连接上舵叶转换电机,下舵叶通过下舵叶伸缩旋转杆连接下舵叶调节机构,下舵叶调节机构通过下连接杆连接下舵叶转换旋转杆,下舵叶转换旋转杆连接下舵叶转换电机,正车状态时,上舵叶和下舵叶贴合成正车舵并位于螺旋桨后方,倒车状态时,上舵叶和下舵叶相对齐,并位于螺旋桨前方。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上舵叶转换旋转杆和下舵叶转换旋转杆位于螺旋桨的两侧,当上舵叶转换旋转杆和下舵叶转换旋转杆做旋转运动时,上舵叶调节机构做以上舵叶转换旋转杆为中轴线的回转运动,下舵叶调节机构做以下舵叶转换旋转杆为中轴线的回转运动。
2、所述上舵叶调节机构包括上舵叶调节机构密封外壳,上舵叶调节机构密封外壳里设置正车从动锥齿轮、倒车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主动直齿轮、从动圆柱型齿条、上舵叶控制电机,主动锥齿轮、主动直齿轮同轴布置于上舵叶控制电机的输出轴上,正车从动锥齿轮、倒车从动锥齿轮分别位于从动圆柱型齿条的两端,倒车从动锥齿轮连接上舵叶伸缩旋转杆,主动直齿轮与从动圆柱型齿条相啮合,主动锥齿轮在正车情况下与正车从动锥齿轮相啮合,主动锥齿轮在倒车情况下与倒车从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下舵叶调节机构与上舵叶调节机构结构相同。
3、主动锥齿轮的内径比主动直齿轮的外径大。
4、当倒航时,上舵叶控制电机向右平移,从而使主动锥齿轮与正车从动锥齿轮分离,继续向右平移直到主动直齿轮与从动圆柱型齿条相啮合,上舵叶控制电机带动主动直齿轮转动,上舵叶伸缩旋转杆上移,即带动上舵叶上移,当从动圆柱型齿条上移到上止点时,上舵叶控制电机停止转动,上舵叶控制电机向左平移,从而使主动直齿轮与从动圆柱型齿条分离,继续向左平移直到主动锥齿轮与正车从动锥齿轮相啮合;下舵叶的下移与上舵叶相同,完成上舵叶、下舵叶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79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