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脱氮除磷防堵人工湿地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5649.2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3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友德;何建军;戴曹培;张甜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宇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9/14;C02F101/1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王晓君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磷防堵 人工 湿地 系统 | ||
1.一种高效脱氮除磷防堵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复氧室(1)、强化去碳室(2)、强化脱氮室(3)以及强化除磷室(4),在所述曝气复氧室(1)前侧设有进水渠(5),在所述强化去碳室(2)与强化脱氮室(3)之间设有观测室(6),在所述强化除磷室(4)后侧设有排水渠(7);
所述进水渠(5)与曝气复氧室(1)之间通过设有的第一溢流管(9)连通,在所述曝气复氧室(1)下布置有干管(10)和支管,干管(10)外端连接有曝气装置;
在所述曝气复氧室(1)中填充有第一复合填料(12),第一复合填料(12)包括大粒径碎石、砾石、火山岩、悬浮陶粒中的至少两种,所述悬浮陶粒含固定化微生物;
所述强化去碳室(2)位于曝气复氧室(1)后侧,并通过设有的第二溢流管(13)相连通,在所述强化去碳室(2)中填充有第二复合填料(14),第二复合填料(14)包括砾石、碎石、石灰石;
所述强化脱氮室(3)位于观测室(6)后侧,观测室(6)两侧分别设有第三溢流管(15)和第一预留水管(16),所述第三溢流管(15)连通强化去碳室(2)与观测室(6),所述第一预留水管(16)设于底部,连通观测室(6)与强化脱氮室(3);在所述强化脱氮室(3)中填充有第三复合填料(17),第三复合填料(17)包括砾石、生物炭、碎石;
所述强化除磷室(4)位于强化脱氮室(3)后侧,强化除磷室(4)与强化脱氮室(3)通过设有的第四溢流管(18)连通,并在强化脱磷室内填充有第四复合填料(19),第四复合填料(19)包括砾石、沸石、粉煤灰、碎石,所述强化除磷室(4)与排水渠(7)通过底部设有的第二预留水管(20)连通;
所述曝气复氧室(1)、强化去碳室(2)、强化脱氮室(3)、强化除磷室(4)的底部为斜坡结构,在曝气复氧室(1)、强化去碳室(2)、强化脱氮室(3)、强化除磷室(4)的底部均预埋设置有多根排泥管(26),所述排泥管(26)敷设在斜坡上,在排泥管(26)沿管长方向并排开设有多个孔,并在孔口处设有与其形状相匹配的第一不锈钢丝网,第一不锈钢丝网的网孔大小小于对应腔室中复合填料的最小粒径;在所述斜坡结构较低侧均开设有排泥槽(27),排泥管(26)的低端连接到排泥槽(27)处,所述排泥槽(27)的长边底部坡度设置在2%~3%,在排泥槽(27)上方覆盖有与其形状相匹配的第二不锈钢丝网,第二不锈钢丝网的网孔大小小于对应腔室中复合填料的最小粒径;在与所述排泥槽(27)对应的湿地侧墙中均预留有排泥支管(28),在各排泥支管(28)的外端共同连接有一根排泥主管(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脱氮除磷防堵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渠(5)一侧开设有进水口(8),在所述排泥主管(29)输出端设有污泥沉淀池(32),污泥沉淀池(32)顶部设有盖板(33),所述污泥沉淀池(32)侧部设有上清液出水口(34),上清液出水口(34)与所述进水口(8)连通,在污泥沉淀池(32)的底部中间位置开设有聚泥槽(35),聚泥槽(35)两边的污泥沉淀池(32)底部为具有一定坡度的斜面,靠近聚泥槽(35)一侧的为低侧,在所述聚泥槽(35)中设有泥浆泵(36),泥浆泵(36)连接有动力输泥管(37),动力输泥管(37)的输出端延伸至污泥沉淀池(32)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脱氮除磷防堵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沉淀池(32)底部两侧的斜面坡度为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脱氮除磷防堵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曝气干管(10)及支管下敷设有支架(11),支架(11)的端部固接于曝气复氧室(1)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脱氮除磷防堵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化微生物优选为DTG固化微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宇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宇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564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打印设备
- 下一篇:一种直长焊缝X射线DR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