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麦长管蚜杀虫剂或抗生素处理下稳定表达内参基因SA-28S部分序列、克隆方法及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939534.0 申请日: 2019-07-08
公开(公告)号: CN113832157A 公开(公告)日: 2021-12-24
发明(设计)人: 朱勋;张云慧;高海峰;李祥瑞;阎维巍;程登发;李新安;任智萌;龚培盼;王超;魏长平;杨超霞;李亚萍;殷新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5/12 分类号: C12N15/12;C12N15/10;C12Q1/6851;C12Q1/6888
代理公司: 北京知本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39 代理人: 刘江良
地址: 100193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麦长管蚜 杀虫剂 抗生素 处理 稳定 表达 内参 基因 sa 28 部分 序列 克隆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麦长管蚜杀虫剂或抗生素处理下稳定表达内参基因SA‑28S部分序列、克隆方法及应用,属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地,涉及麦长管蚜内参基因SA‑HEL、SA‑RPL14、SA‑SA‑RPL11、SA‑28S,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SEQ ID No.6、SEQ ID No.11、SEQ ID No.16所示。本发明所获得的麦长管蚜内参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作为今后研究麦长管蚜功能基因或不同发育时期基因表达,有翅蚜和无翅蚜体内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或作为不同密度处理,或作为信息素E‑β‑法尼烯溶液处理,或作为杀虫剂或抗生素处理下研究中提供有用的方法。

本申请为申请号201910608195.0(发明名称:麦长管蚜内参基因的部分序列、克隆方法及应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麦长管蚜内参基因SA-HEL基因、SA-RPL14基因、SA-SA-RPL11基因或SA-28S基因部分序列、克隆方法及其作为内参基因在RT-qPCR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属同翅目,蚜科,是我国麦类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寄主种类较多,除为害小麦、大麦、燕麦等麦类作物外,也为害水稻、高粱、玉米、甘蔗等其他禾本科作物以及早熟禾、看麦娘、马唐、棒头草、狗尾草、白羊草等禾本科、莎草科杂草。具有分布广、数量大、繁殖力强的特点,影响小麦植株的正常生长,导致小麦产量严重下降,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一般年份可使小麦减产5.1%~16.5%,大发生年份小麦减产40%以上。一般蚜虫都是无翅的,可受外界环境条件和生物因素调节生成有翅蚜和无翅蚜,有翅型个体可远距离迁飞寻找寄主植物,除直接刺吸小麦汁液外,还是传播麦类病毒病的重要媒介。

麦长管蚜无翅孤雌蚜体长3.1mm,宽1.4mm,长卵形,草绿色至橙红色,头部略显灰色,腹侧具灰绿色斑。触角、喙端节、跗节、腹管黑色,尾片色浅。腹部第六至八节及腹面具横网纹,无缘瘤。中胸腹岔短柄。额瘤显著外倾。触角细长,全长不及体长,第三节基部具1~4个次生感觉圈。喙粗大,超过中足基节,端节圆锥形,是基宽的1.8倍。腹管长圆筒形,长为体长的1/4,在端部有十几行网纹。尾片长圆锥形,长为腹管的1/2,有6~8根曲毛。有翅孤雌蚜体长3.0mm,椭圆形,绿色,触角黑色,第三节有8~12个感觉圈排成1行。喙不达中足基节。腹管长圆筒形,黑色,端部具15~16行横行网纹。前翅中脉三叉,分叉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95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