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均四甲苯液相连续富氧精密氧化合成均苯四甲酸二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1640.2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3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曹正国;李江华;王福;任伟;荆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正丹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93/04 | 分类号: | C07D49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苯 相连 续富氧 精密 氧化 合成 均苯四 甲酸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有机化工合成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均四甲苯液相连续富氧精密氧化合成均苯四甲酸二酐的方法,先进行配料进料,将均四甲苯、醋酸和钴锰锌溴催化剂按照质量百分比5~20%:79.97~94.99%:0.01~0.05%混合完全,混合液与富氧气体连续打入微通道反应器进行氧化反应;催化反应生成均苯四甲酸,生成的富含均苯四甲酸反应液连续出料;然后结晶离心,去除醋酸、水和催化剂,得到的滤饼即为精均苯四甲酸;最后脱水成酐得到均苯四甲酸二酐。该方法具有高速混合、高效传热、反应物停留时间短、转化率高、省去重结晶或升华提纯工艺、便于操控,具有氧化反应能耗小、安全系数高、反应产物纯度高,无放大效应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化工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均四甲苯液相氧化合成均苯四甲酸二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均四甲苯又名杜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均四甲苯主要用于生产均苯四甲酸,然后脱水得到均苯四甲酸二酐。均苯四甲酸二酐是生产聚酰亚胺聚合物的重要原料,聚酰亚胺是一种耐高温、低温、耐辐射、冲击压且具有优异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新型合成材料,在宇航和机电工业中具有它工程塑料不可代替的重要用途。随着聚酰亚胺市场用量的不断扩大,均四甲苯作为其合成的主要原料,需求也与日俱增。
均苯四甲酸二酐的生产路线分两类,一类是以均四甲苯加热熔化,气化后与热空气混合,进入装有V-Ti-O催化剂、反应温度430-445℃,固定床列管反应器中生成均酐及副产物,包含气化工段、氧化工段、捕集工段、水解工段、脱水或升华精制工段、浓缩工段、脱水干燥工段,重结晶或升华工段生成均苯四甲酸或均苯四甲酸二酐;另一类是均四甲苯液相氧化合成富含均苯四甲酸反应液,再通过蒸馏结晶、离心分离、脱水成酐、重结晶或升华得到均苯四甲酸二酐。
均苯四甲酸及其衍生物在工业上有着重要的用途。均苯四甲酸是作为耐高温绝缘材料聚酰亚胺的主要合成单体,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机电和电子等领域,同时也是重要的环氧树脂和聚脂树脂的固化剂及粉末涂料的助剂。均苯四甲酸钠的邻位羧基活性可与多价金属离子生成螯合物,做清洁剂的助剂。均苯四甲酸酯是一种好的低流动性增塑剂,同时也是PVC热稳定剂。均苯四甲酸衍生物制得的酞箐可做颜料、氧化催化剂,及高性能润滑剂。
微通道反应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连续流动的管道式反应器,微通道利用精密加工工艺制造而成,由于微通道尺寸小,相对于常规管式反应器而言,比表面积和体积比都非常大,因此微通道反应具有极高的混合效率,极强的传热能力和极窄的停留时间分布。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微反应技术兴起以来,由于其独特的特色和优势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科研院校和企业界共同的研究热点;不但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而且在医药、农药,特种材料以及精细化工产品及中间体的合成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中国专利CN111960939A公开了均苯四甲酸的生产方法,以均四甲苯为原料和空气混合汽化后通到覆有催化剂涂层的微通道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反应后的气体降温后经过冷却-结晶-离心,离心后的母液进行常压蒸馏,离心得到的固体以及常压蒸馏后的残液加入到水解釜内进行水解处理;最后进行对水解液进行过滤处理,并对滤液进行分段冷却结晶、离心、真空干燥,得到目标产品均苯四甲酸。
现有气相或液相氧化工艺的不足之处在于:
1)反应温度偏高,反应能耗大;
2)反应转化率不高,副产物较多;
3)工艺路线长,产物分离提纯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均四甲苯液相连续富氧精密氧化合成均苯四甲酸二酐的方法,使其转化率高,产物易于提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均四甲苯液相连续富氧精密氧化合成均苯四甲酸二酐的方法,依次包含如下步骤:
(1)配料进料:将均四甲苯、醋酸和钴锰锌溴催化剂按照质量百分比5~20%:79.97~94.99%:0.01~0.05%混合完全,混合液与富氧气体连续打入微通道反应器进行氧化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正丹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正丹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16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集流体和锂离子电池
- 下一篇:一种反变形装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