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韧性钢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7610.2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7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煜;袁俊;汪渊;陈崇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24;C21D8/00;B21B1/085;B21B37/7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杨帆;宋薇薇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韧性 钢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韧性钢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制备钢轨铸坯;将钢轨铸坯加热至1230~1280℃,均热时间为2~4h;将加热之后的钢轨铸坯轧制成钢轨,开轧温度为1120~1180℃,终轧温度为900~950℃,终轧变形量为10%~15%;将轧制之后的钢轨利用余热进行在线热处理,余热钢轨静置空气中冷却,当钢轨轨顶面中心温度≤800℃时,对钢轨轨头喷吹冷却介质,使钢轨轨头加速冷却至400~500℃,之后使钢轨在空气中继续冷却至室温。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高强韧性钢轨。本发明通过钢轨成分优化和控轧控冷工艺,实现了钢轨珠光体片层细化,从而提升了钢轨韧塑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轨制造技术领域,确切地讲,具体涉及一种高强韧性钢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重载线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列车轴重正由目前普遍的27t向30t逐步升级,同时对钢轨的强硬度提出更严苛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铁路对钢轨耐磨耗性能的需求,钢轨强硬度不断提高,例如大秦重载线路由最初1180MPa级的U75V钢轨逐步过渡为1280MPa级U78CrV钢轨,部分线路正在试铺1330MPa级的U95Cr过共析钢轨。然而,提高钢轨强硬度往往伴随着钢轨韧塑性的下降,会给列车的行车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提高钢轨强硬度的方法主要有合金强化珠光体组织、减少珠光体片层间距、控制铁素体和渗碳体比例等。在保证钢轨强硬度的前提下可通过调整钢轨成分、控制、细化钢轨组织等方法来提升钢轨韧塑性,减少由钢轨高强硬度带来的韧塑性下降。粗大的珠光体片层间距和球团均会降低钢轨断裂韧性。对于特定钢轨成分,在热处理过程中,钢轨珠光体片层间距主要受相变温度影响,与过冷度成反比。此外,相变温度对珠光体球团尺寸的影响与片层间距类似,即相变温度越低,球团尺寸越小。因此要实现重载钢轨强硬度匹配,需要采用钢轨成分和组织优化结合的方法来实现。
中国专利CN112239831A公开了一种高韧高寒铁路钢轨及其生产方法,该钢轨设计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含量计,C:0.40~0.65%,Si:0.10~0.60%,Mn:0.50~1.10%,Cr:0.1~0.3%,P≤0.020%,S≤0.020%,V:0.004~0.006%,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发明通过LF加热过程使用发泡剂,采用全程保护浇注,提高了钢轨承受冲击载荷和抵抗低温冲击裂纹扩展能力。然而,此成分钢轨碳含量偏低,强硬度不足以满足现有重载线路大轴重的发展需求。
中国专利CN112501418A公开了一种重载铁路用钢轨及其制备方法,对保温处理后的钢轨轨底和轨腰部位进行多次加热和加速冷却,通过多次加速冷却来缩小奥氏体晶粒度尺寸,最终得到球团尺寸较小的重载铁路用钢轨,大幅提升钢轨韧性。然而,该发明需要多次重复加热钢轨及加速冷却,能耗大且工业生产操作难度大。
中国专利CN111485171A公开了一种重载铁路用钢轨材料及其生产方法;钢轨百分含量为C:0.75~0.80%,Si:0.62~0.70%,Mn:0.92~0.98%,P≤0.025%,S≤0.025%,V:0.04~0.12%,余量为Fe;发明采用280mm×380mm钢坯断面轧制钢轨,通过优化C、Si、Mn元素并添加V合金元素提高钢轨强度和硬度;轧制后利用钢轨余热进行热处理,快速冷却使得钢轨珠光体轨组织片层细化,以此提高钢轨的强硬度和韧性。然而,该发明主要通过钢坯尺寸及控制轧制工艺来保证钢轨定尺长度,并没有明确热处理冷却速率。
中国专利CN109207691A公开了一种重载铁路用钢轨的生产方法;通过利用轧制余热对钢轨进行一次热处理后,再利用加热装置再次将钢轨加热至650~700℃之间,将钢轨返回进行二次热处理,可得到抗拉强度1380MPa以上、-20℃低温断裂韧性≥38MPa·m1/2、耐磨性能和抗接触疲劳性能优良的重载钢轨。然而,该钢轨需要经过再加热和二次热处理,对装备及工艺控制要求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76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