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49135.2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6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洪洁;李明;史力铭;卞雷锋;温敏;吴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2 | 分类号: | F16H61/02;F16H61/688;F16H59/36;F16H5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段媛媛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离合 自动变速器 起步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起步状态;
若是,则执行步骤S2、计算起步目标转速;
步骤S3、根据所述起步目标转速,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向发动机发送目标转速请求;
步骤S4、响应于所述目标转速请求,根据当前发动机转速与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所请求的目标转速的转速差,对车辆进行起步控制,起步控制过程包括依次进行的转速响应阶段和扭矩增加阶段,
所述步骤S4、响应于所述目标转速请求,根据当前发动机转速与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所请求的目标转速的转速差,对车辆进行起步控制,起步控制过程包括依次进行的转速响应阶段和扭矩增加阶段,具体包括:
步骤S41、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当前发动机转速与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所请求的目标转速的第一转速差的绝对值与第一预设转速差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离合器扭矩的控制阶段;
步骤S42、若当前发动机转速与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所请求的目标转速的第一转速差的绝对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转速差阈值,则对离合器进行第一阶段扭矩控制,第一阶段为发动机转速响应阶段;
步骤S43、若当前发动机转速与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所请求的目标转速的第一转速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转速差阈值,则对离合器进行第二阶段扭矩控制,第二阶段为离合器扭矩增加阶段;
步骤S44、判断当前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当前档位对应输入轴转速的第二转速差是否小于起步完成转速差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45;若否,则返回步骤S43;
步骤S45、起步结束,
所述步骤S42、对离合器进行第一阶段扭矩控制,具体包括:
实时计算所述起步目标转速与当前发动机转速的第三转速差;
计算发动机转速的变化率;
根据当前发动机转速与所述起步目标转速的第三转速差和发动机转速的变化率,查表得到第一离合器扭矩变化量;
根据当前离合器扭矩和所述第一离合器扭矩变化量,得到发动机转速响应阶段的下一时刻的离合器扭矩,
所述步骤S43、对离合器进行第二阶段扭矩控制,具体包括:
根据油门开度、当前发动机飞轮端扭矩和当前离合器扭矩,得到第二离合器扭矩变化量;
根据发动机飞轮端扭矩的变化率,得到第三离合器扭矩变化量;
根据当前发动机转速与所述起步目标转速,通过PI闭环控制方式计算第四离合器扭矩变化量;
根据发动机转速响应阶段结束时的离合器扭矩、所述第二离合器扭矩变化量、所述第三离合器扭矩变化量和所述第四离合器扭矩变化量,得到第二阶段的下一时刻的离合器扭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起步状态,具体包括: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确定车辆处于起步状态:
油门踏板开度大于设定的油门踏板开度阈值;
当前发动机转速小于设定的进入起步时的转速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计算起步目标转速,具体包括:
根据当前车辆实际档位、油门踏板开度、变速器油温以及坡道负载,计算得到发动机的起步目标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所请求的目标转速与计算得到的所述起步目标转速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油门开度、当前发动机飞轮端扭矩和当前离合器扭矩,得到第二离合器扭矩变化量,具体包括:
根据油门开度,查表得到动力系数;
计算当前发动机飞轮端扭矩与当前离合器扭矩的扭矩差;
根据所述动力系数与当前发动机飞轮端扭矩与当前离合器扭矩的扭矩差,得到第二离合器扭矩变化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913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