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49135.2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6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洪洁;李明;史力铭;卞雷锋;温敏;吴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2 | 分类号: | F16H61/02;F16H61/688;F16H59/36;F16H5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段媛媛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离合 自动变速器 起步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包括: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起步状态;若是,计算起步目标转速;根据起步目标转速,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向发动机发送目标转速请求;响应于目标转速请求,根据当前发动机转速与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所请求的目标转速的转速差,对车辆进行起步控制,包括依次进行的转速响应阶段和扭矩增加阶段。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通过发动机响应变速器的目标转速请求来维持发动机转速,无需通过增加或者减少离合器扭矩来维持发动机转速,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通过结合离合器,快速将输入轴转速拉高至与发动机转速同步,这样可以提高离合器扭矩增加的线性度,提高起步平顺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起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DCT)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由于其换档速度快、传动效率高等优点日益得到重视。
目前,现有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技术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方面,起步过程离合器滑摩时间过长,加速离合器磨损;另一方面,起步过程离合器接合速度与发动机扭矩匹配不合理,不但增加了标定过程难度,也会导致起步过程出现发动机转速波动、车辆起步不平顺现象,影响起步过程整车驾驶感受。因此,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始终是一个技术难题。
因此,亟需一种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能够提升起步开始时的加速响应性以及起步过程加速的平顺性,降低起步过程的冲击。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起步状态;
若是,则执行步骤S2、计算起步目标转速;
步骤S3、根据所述起步目标转速,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向发动机发送目标转速请求;
步骤S4、响应于所述目标转速请求,根据当前发动机转速与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所请求的目标转速的转速差,对车辆进行起步控制,起步控制过程包括依次进行的转速响应阶段和扭矩增加阶段。
如上所述的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1、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起步状态,具体包括: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确定车辆处于起步状态:
油门踏板开度大于设定的油门踏板开度阈值;
当前发动机转速小于设定的进入起步时的转速阈值。
如上所述的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2、计算起步目标转速,具体包括:
根据当前车辆实际档位、油门踏板开度、变速器油温以及坡道负载,计算得到发动机的起步目标转速。
如上所述的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所请求的目标转速与计算得到的所述起步目标转速一致。
如上所述的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4、响应于所述目标转速请求,根据当前发动机转速与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所请求的目标转速的转速差,对车辆进行起步控制,起步控制过程包括依次进行的转速响应阶段和扭矩增加阶段,具体包括:
步骤S41、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当前发动机转速与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所请求的目标转速的第一转速差的绝对值与第一预设转速差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离合器扭矩的控制阶段;
步骤S42、若当前发动机转速与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所请求的目标转速的第一转速差的绝对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转速差阈值,则对离合器进行发动机转速响应阶段的离合器扭矩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91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