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栅极结构的碳纳米管气体场电离推力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52446.4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2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冰;武志文;黄天坤;孙伟;虎添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H1/00 | 分类号: | F03H1/00;B64G1/40;B64G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邬晓楠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栅极 结构 纳米 气体 电离 推力 | ||
1.一种双栅极结构的碳纳米管气体场电离推力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气体扩散室、电离室、二次加速室三部分组成;气体扩散室主要由通气底座(1)、第一隔离层(2)、发射极底座(3)、碳纳米管发射极(4)、发射极冷压接线端子组成;电离室主要由碳纳米管发射极(4)、间距调节片(5)、提取栅极(6)、提取栅极固定板(7)、提取栅极冷压接线端子组成;二次加速室主要由提取栅极(6)、提取栅极固定板(7)、第二隔离层(8)、加速栅极(9)、加速栅极固定板(10)、加速栅极冷压接线端子组成;所述碳纳米管发射极(4)为气体扩散室和电离室共用;所述提取栅极(6)、提取栅极固定板(7)为电离室和二次加速室共用;
发射极底座(3)由金属材料制成,与发射极接触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发射极的定位凹槽;第一隔离层(2)由用于阻隔通气底座(1)和发射极底座(3)导通的绝缘材料制成;碳纳米管发射极(4)用于产生气体电离,基底设有通气孔;间距调节片(5)由绝缘材料制成,为碳纳米管发射极(4)与提取栅极(6)之间提供间距;提取栅极固定板(7)由金属材料制成,与提取栅极(6)接触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提取栅极(6)的定位凹槽;第二隔离层(8)由绝缘材料制成,用于阻隔提取栅极固定板(7)和加速栅极固定板(10)导通;加速栅极固定板(10)由金属材料制成,与加速栅极(9)接触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加速栅极(9)的定位凹槽;
依次安装通气底座(1)、第一隔离层(2)、发射极底座(3),将螺栓置于限位孔中,将碳纳米管发射极(4)置于发射极底座(3)上的定位凹槽中;通过螺母将发射极冷压接线端子固定在推力器内部的螺栓上,无需使用单独的接线柱,能够进一步保证推力器的结构平衡性;发射极冷压接线端子与发射极底座(3)相连,为发射极提供电压;所述通气底座(1)、第一隔离层(2)、发射极底座(3)组成气体扩散室;
将提取栅极(6)置于提取栅极固定板(7)中的定位凹槽中,依次安装间距调节片(5)和提取栅极固定板(7);通过螺母将提取栅极冷压接线端子固定在提取栅极固定板(7)上,固定在推力器内部的螺栓上,无需使用单独的接线柱,能够进一步保证推力器的结构平衡性;提取栅极冷压接线端子与提取栅极固定板(7)相连,为提取栅极(6)提供电压;所述碳纳米管发射极(4)、间距调节片(5)、提取栅极(6)、提取栅极固定板(7)组成电离室,通过给发射极冷压接线端子和提取栅极冷压接线端子加电,在电离室实现气体的电离和一次加速;
将加速栅极(9)置于加速栅极固定板(10)中的定位凹槽中,依次安装第二隔离层(8)和加速栅极固定板(10);通过螺母将加速栅极冷压接线端子固定在加速栅极固定板(10)上,固定在推力器内部的螺栓上,无需使用单独的接线柱,能够进一步保证推力器的结构平衡性;加速栅极冷压接线端子与加速栅极固定板(10)相连,为加速栅极(9)提供电压;所述提取栅极(6)、提取栅极固定板(7)、第二隔离层(8)、加速栅极(9)、加速栅极固定板(10)组成二次加速室,通过给提取栅极冷压接线端子和加速栅极冷压接线端子加电,实现离子的二次加速,通过引出离子形成推力,通过改变二次加速室提取栅极(6)和加速栅极(9)电势差的方式来满足粒子速度的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栅极结构的碳纳米管气体场电离推力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定位凹槽固定碳纳米管发射极(4)、提取栅极(6)和加速栅极(9),结构简单可靠,且能够避免短路故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栅极结构的碳纳米管气体场电离推力器,其特征在于:工作方法为,气体通过通气底座(1)进入气体扩散室完成扩散;气体工质通过碳纳米管发射极(4)上的通气孔进入电离室,通过给发射极冷压接线端子和提取栅极冷压接线端子加电,在电离室实现气体的电离和一次加速;电离后的气体离子通过提取栅极(6)的气孔进入二次加速室,通过给提取栅极冷压接线端子和加速栅极冷压接线端子加电,实现离子的二次加速,二次加速后的离子通过加速栅极(9)的气孔喷出,产生推力,通过改变二次加速室提取栅极(6)和加速栅极(9)电势差的方式来满足粒子速度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244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