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发光细菌对阻垢剂类物质毒性进行检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3278.0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4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宪华;李贇雪;黄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G01N21/76;C12R1/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5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 细菌 阻垢剂类 物质 毒性 进行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发光细菌对阻垢剂类物质毒性进行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发光细菌复苏,毒性实验和数据处理分析。本发明充分考虑海水淡化工程和石油开采工程回注水处理过程中,阻垢剂类物质应用的扩大和发展,提供了一种利用发光细菌对阻垢剂类物质进行急性毒性检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毒理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发光细菌对阻垢剂类物质毒性进行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细菌是一类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能够发射可见光的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好氧化能自养型。其发光机理为特异性荧光酶(LE)、还原性黄素单核苷酸(FMNH2)、八碳以上长链脂肪醛(RCHO)、氧分子(O2)所参与的复杂反应。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时,发光细菌的正常生理反应受阻,其发光过程也会受到影响,发光强度改变,并且反应较为灵敏,因此,发光细菌常用于毒性物质的检测。自1672年BOYLE观察到发光细菌所发出的光易被化学物质抑制,引起科学界对细菌发光效应的大量研究起,发光细菌逐渐被用于各种环境污染物监测和食品单一及综合毒性评价。使用发光细菌对毒性物质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灵敏、重现性好等优点,并且将发光细菌制成冻干粉进行保存更是增添了该实验的便捷性。目前,常用于环境毒理学领域进行急性生物毒性检测的发光细菌包括费氏弧菌、明亮发光杆菌和青海弧菌。
阻垢剂是一类能阻止结垢的化学药剂,其原理是通过破坏结垢过程,阻断晶体的形成和发育,从而起到阻碍结垢发生的作用。常见的阻垢剂可以分为磷酸类阻垢剂、聚羧酸类阻垢剂、磺酸类阻垢剂与绿色阻垢剂四类。随着油田开采工程、海水淡化工程和其他工业循环系统的发展,阻垢剂在油田开采回注水处理、海水淡化水处理和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应用也在进一步扩大。当含有阻垢剂的海水排放入海,势必会对海水水质环境产生扰动,甚至会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进而对生物多样性和海水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影响。
因此,研究阻垢剂类物质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毒性是十分必要,且具有实践意义的。目前,有关阻垢剂类物质的生物毒性和生态效应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关于其生物毒性部分的研究相对较少。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阻垢剂类物质生态毒性效应方面研究不足的现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发光细菌对阻垢剂类物质毒性进行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可操作性强,使用的发光细菌可以直接通过冻干粉复苏获得,简便易行,为目前阻垢剂类物质生物毒性领域提供了研究参考。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发光细菌对阻垢剂类物质毒性进行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发光细菌复苏:在超净工作台取适量复苏液加入发光细菌冻干粉(具体用量根据发光量和仪器要求确定)中,轻轻震荡摇匀,复苏等待10min。
2.取复苏后发光菌液,用2%NACl溶液按照1:40的体积比稀释。
3.根据实验所需,用2%NACl溶液作为溶剂,配置10mg/L的ZnSO4·7H2O溶液作为阳性质控溶液。
4.根据实验所需,用2%NACl溶液作为溶剂,配置阻垢剂类物质溶液,共设置5个浓度梯度和一个空白对照组,每个组设置3个平行。
5.以96孔板第一行为阴性指控,第二行为阳性质控,其余行用于其他实验组,各孔加入样品180μL和菌液20μL,上机对初始发光强度进行测定。
6. 15min后,再次测试各孔发光强度。
7.计算各浓度阻垢剂类物质对发光细菌的发光抑制率并进行分析。
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每个实验样品平行加样3-5次对发光强度进行测定,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其特征在于,向96孔板中加入菌液时应迅速,避免时间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本发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32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
- 下一篇:基于新材料电磁加热辊碳纤维生产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