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嵌入式异构多核处理器架构并行调试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8852.1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4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颖;冯帆;张杨;王仁;陈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22 | 分类号: | G06F11/2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瑞东 |
地址: | 1008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多核 处理器 架构 并行 调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嵌入式异构多核处理器架构并行调试系统及方法,属于嵌入式调试领域。本发明用户通过交互界面输入调试命令,当调试命令被发出,界面软件同步生成调试器可识别的协议命令,并发送给ARM调试器或DSP调试器;调试命令经调试器转换后发送给调试代理,并通过USB口发送给仿真器;仿真器软件根据协议信息将命令转换成目标机可识别的JTAG命令发送到目标机;同时,以移位方式按原路返回调试结果。本发明针对异构多核处理器平台并行调试的情况,即针对DPS+ARM双核异构硬件环境下,实现基于应用程序的并行调试。为异构多核环境下的运行调试提供了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嵌入式调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嵌入式异构多核处理器架构并行调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导体制造工艺与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均在不断提高,而面临嵌入式系统小型化、集成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单核SoC架构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性能需求,因此多核SoC技术应运而生。
相较于同构多核系统,异构多核系统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然而,异构多核系统的复杂性,导致在应用设计过程中,对系统逻辑的正确性以及资源调度的合理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系统的评估与验证难度也有所提升。因此,设计形成一种可支持国产异构多核处理器架构并行调试的方法,能够动态分析并解决嵌入式系统应用设计问题,对于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嵌入式异构多核处理器架构并行调试系统及方法,以解决异构多核系统调试困难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嵌入式异构多核处理器架构并行调试系统,该系统包括:开发机、仿真器和目标机;
开发机又包括开发环境、调试器和调试代理;开发环境和调试器间是遵循MI协议进行通信及数据交互;调试器和调试代理间是通过Socket进行通信及数据交互;调试代理完成处理后,会通过USB接口向仿真器发送数据;开发环境用于配置GDB调试器参数和调试代理参数,调试器包括DSP调试器和ARM调试器;
仿真器包括仿真器驻留软件,通过USB接口与开发机对接,通过GPIO接口与目标机对接,当通过GPIO接口或USB接口接收到外数据后,驻留软件完成数据处理后会通过USB接口或GPIO接口向开发机或目标机传递数据;
目标机包括JTAG接口,用于与仿真器的GPIO接口对接,负责完成数据解析处理与返还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开发环境用于使用调试界面提供命令输入功能,接受用户调试命令;配置GDB调试器参数、调试代理参数;向调试器传递调试命令;显示调试结果及调试状态。
进一步地,调试结果及调试状态包括:是否具备调试状态,以及目标机寄存器内容、内存内容、堆栈内容及断点内容。
进一步地,用户在调试界面下,通过MI协议向调试器发送调试命令;调试器接收到调试命令后,通过解析确定具体的操作命令;调试器通过远程串行通信协议(RSP)将调试命令转换成ASCII码协议包;调试代理软件建立两个线程,分别支持面向DSP和ARM两个异构处理器核的调试器连接,同时调试代理作为服务端,通过已设置的数据通信通道,使用SCOKET套接字方式,实现与调试器上下行数据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调试代理用于启动两个线程,分别建立与ARM调试器和DSP调试器的连接,任一连接从ARM调试器或DSP调试器接收到完整的调试命令后,完成命令解析,并尝试获取发送命令许可;若许可,则通过USB接口向仿真器发送GDB命令。
进一步地,所述仿真器通过驻留软件将获取到调试代理发送的GDB命令通过协议转换发送到目标机,执行命令返回结果按原路径返回给开发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未经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88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