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燃气内燃机供能的制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8137.6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5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蒋鹏;范峻铭;乔亮;孟伟;杨光;姜红星;关旭;李璐伶;余健亭;尤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深燃燃气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5B27/00 | 分类号: | F25B27/00;F25B25/02;F25B31/00;F02B4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 |
地址: | 51804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燃气 内燃机 制冷系统 | ||
1.一种采用燃气内燃机供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燃气内燃机、传动单元、压缩机以及制冷单元,所述燃气内燃机的输出轴与传动单元连接,所述传动单元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压缩机与制冷单元连接并与所述制冷单元形成第一介质制冷循环回路,所述传动单元将所述燃气内燃机输出的机械能传动给压缩机,以使得压缩机基于所述机械能对流入其内的第一介质进行压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燃气内燃机供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燃气内燃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采用燃气内燃机供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燃气内燃机供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双效制冷单元,所述双效制冷单元分别与所述燃气内燃机和所述制冷单元相连接,所述燃气内燃机产生的烟气以及缸套水传输至双效制冷单元,外部水源依次流经所述双效制冷单元以及所述制冷单元,并从制冷单元流至外部以完成制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采用燃气内燃机供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效制冷单元包括吸收器、低温发生器、高温发生器、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阀以及第一蒸发器,所述吸收器、低温发生器以及高温发生器依次连接并形成第二介质水溶液循环回路;所述高温发生器内的第二介质水溶液与低温发生器内的第二介质水溶液产生的水蒸汽依次流经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阀以及第一蒸发器后流入吸收器,以被所述吸收器内的第二介质水溶液吸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采用燃气内燃机供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效制冷单元还包括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分别与低温发生器、高温发生器以及吸收器连接,所述低温发生器内的第二介质水溶液通过第一热交换器传输到所述高温发生器,所述高温发生器内的介质水溶液通过第一热交换器传输到所述吸收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采用燃气内燃机供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效制冷单元还包括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分别与第一热交换器、吸收器以及低温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将高温发生器内的第二介质水溶液通过第二热交换器传输到所述吸收器,所述吸收器的第二介质水溶液通过第二热交换器传输到低温发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采用燃气内燃机供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效制冷单元还包括第三热交换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分别与吸收器、低温发生器以及第一冷凝器连接,所述高温发生器产生的水蒸汽通过第三热交换器传输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并联,所述吸收器的第二介质水溶液部分通过第三热交换器传输到低温发生器,部分通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传输到低温发生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采用燃气内燃机供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发生器产生的水蒸汽先与低温发生器发生换热后再与第三热交换器发生换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燃气内燃机供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单元包括第二冷凝器、第二节流阀以及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冷凝器、第二节流阀、第二蒸发器以及压缩机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第二节流阀以及第二蒸发器以及压缩机形成第一介质制冷循环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深燃燃气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深燃燃气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81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防火钢结构
- 下一篇:一种正面带纹理的复合板手机后盖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