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驻车用深循环长寿命铅酸蓄电池铅膏及其电池、电池的制造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2274.7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5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吉海;轩忠梁;陆群标;林小毅;何亦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巨江电源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7 | 分类号: | H01M4/57;H01M4/62;H01M10/06;H01M10/12;H01M4/2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广东南越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09 | 代理人: | 许春兰;周坤荣 |
地址: | 3211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驻车用深 循环 寿命 蓄电池 及其 电池 制造 工艺 方法 | ||
1.一种驻车用深循环长寿命铅酸蓄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正极板栅、负极板栅放入固化室,分阶段控制固化室的温度和湿度,对板栅进行时效硬化及板栅表面腐蚀膜生成处理;将正极板栅、负极板栅放入固化室,分阶段控制固化室的温度和湿度为:第一阶段,温度65-75℃,湿度95-100%,时间3小时;第二阶段,温度65-75℃,湿度70-80%,时间3小时;第三阶段,温度55-65℃,湿度5-10%,时间12小时;第四阶段,温度、湿度设为与外界自然环境相同,时间以板栅冷却到室温为准;
在正极板栅上涂覆正极铅膏,在负极板栅上涂覆负极铅膏,得到正极板和负极板;
将正极板和负极板置于固化室中进行固化,之后进行干燥,得到正生极板和负生极板;极板固化时,按照如下程序设置固化室的温度和湿度:第一阶段,温度92-96℃,湿度98~100%,时间3-3.5小时;第二阶段,温度58-65℃,湿度95~99%,时间12-13小时;第三阶段,温度75-80℃,湿度95~99%,时间1-2小时;第四阶段,温度50℃,湿度0,时间12小时;极板干燥时,按照如下程序设置固化室的温度和湿度:第一阶段,温度80~85℃,湿度5~10%,时间2-3小时;第二阶段,温度80~85℃,湿度0,时间12~13小时;
将正、负生极板、铅零件、隔板、电池槽体装配成为半成品电池;
将半成品电池置于化成槽中进行化成,化成充电结束后的电池经过倒酸、二次加酸、液面调整、顶盖热封、水洗、干燥后,得到成品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用深循环长寿命铅酸蓄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铅膏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物质制备得到:铅粉71%~80%、硫酸溶液5.8%~7.2%、水10%~12%、红丹4%~10%、三氧化二锑与磷酸总量0.06%~0.25%、涤纶纤维0.07%~0.08%;
所述负极铅膏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物质制备得到:铅粉79.5%~82%、硫酸溶液6.5%~6.8%、水10%~12%、超细硫酸钡0.8%~1.0%、挪威A型木素0.15%~0.25%、腐殖酸0.3%~0.4%、乙炔黑0.2%~0.3%、涤纶纤维0.05%~0.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用深循环长寿命铅酸蓄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铅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比例称取铅粉、红丹、三氧化二锑、磷酸、涤纶纤维,倒入正极和膏机中,混合后加入水,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硫酸溶液,继续搅拌,并控制和膏温度在70℃以下,出膏前测铅膏视密度,当铅膏视密度达标且温度低于45℃时出膏,得到正极铅膏;
按比例称取铅粉、超细硫酸钡、挪威A型木素、腐殖酸、乙炔黑、涤纶纤维,倒入负极和膏机中,混合均匀后加入水,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硫酸溶液,继续搅拌,并控制和膏温度在70℃以下,出膏前测铅膏视密度,当铅膏视密度达标且温度低于45℃时出膏,得到负极铅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驻车用深循环长寿命铅酸蓄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铅膏视密度为4.5-4.6g/c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用深循环长寿命铅酸蓄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极板化成时,所述化成充电过程为:
第一阶段充电:充电电流0.5〜0.6C,充电时间2〜2.5h;
第二阶段放电:放电电流0.25C,放电时间10min;
第三阶段充电:充电电流0.3〜0.35C,充电时间1〜2h;
第四阶段放电:放电电流0.25C,放电时间10min;
第五阶段充电:充电电流0.12〜0.15C,充电时间5〜6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用深循环长寿命铅酸蓄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池化成时,加注化成电解液为密度1.15±0.005g/cm3的硫酸溶液,化成前需要将电池冷却至35-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巨江电源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巨江电源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227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