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驻车用深循环长寿命铅酸蓄电池铅膏及其电池、电池的制造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2274.7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5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吉海;轩忠梁;陆群标;林小毅;何亦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巨江电源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7 | 分类号: | H01M4/57;H01M4/62;H01M10/06;H01M10/12;H01M4/2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广东南越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09 | 代理人: | 许春兰;周坤荣 |
地址: | 3211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驻车用深 循环 寿命 蓄电池 及其 电池 制造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驻车用深循环长寿命铅酸蓄电池铅膏及其电池、电池的制造工艺方法。本发明的驻车用深循环长寿命铅酸蓄电池铅膏包括正极铅膏、负极铅膏,正极铅膏由71~80%铅粉、5.8~7.2%硫酸溶液、10~12%水、4~10%红丹、总量0.06~0.25%三氧化二锑与磷酸、0.07~0.08%涤纶纤维制得;负极铅膏由79.5~82%铅粉、6.5~6.8%硫酸溶液、10~12%水、0.8‑1.0%超细硫酸钡、0.15‑0.25%挪威A型木素、0.3‑0.4%腐殖酸、0.2‑0.3%乙炔黑、0.05‑0.06%涤纶纤维制得。本发明通过优化正、负极铅膏配方,分阶段对板栅进行时效硬化与板栅表面腐蚀膜生成处理,分阶段对生极板进行固化,优化充电化成工艺参数,有效改善电池的深循环性能,显著提高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驻车用深循环长寿命铅酸蓄电池铅膏及其电池、电池的制造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驻车专用铅酸蓄电池作为起动性铅酸蓄电池种类一个细分支,该类铅酸蓄电池一方面要满足汽车起动功能需求,另一方面要满足卡车驻车时,卡车上电子设备,如逆变器、娱乐系统、驻车加热器、驻车空调等使用电能的需求,因此该类铅酸蓄电池需要具有大电流起动功能与深循环性能(动力型电池功能)。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深循环性能差,使用寿命短问题,一般使用6-7个月左右,电池容量衰减低于额定容量的65%以下。该类铅酸蓄电池的主要失效模式为正极板栅腐蚀、活性物质软化与负极板硫化。
行业生产厂家在不断地进行工艺研究与改善过程中,大多数厂家通过改进板栅结构设计、增加活性物质量来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如公开号为CN104134803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超小孔切拉网铅酸蓄电池板栅,由铅金属或铅合金轧制成,包括汇流边,还包括切拉网工艺制成的筋条;所述筋条交错形成若干均匀分布的网孔;该发明的目的是:采用超小孔切拉网的方法生产铅酸蓄电池板栅,大幅度减小铅酸蓄电池板栅的孔尺寸,同时降低板栅筋条的尺寸,以此大幅度提高板栅的表面积,使活性物质利用率大幅提高,从而大幅度提高铅酸蓄电池的比能量、充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
又如公开号CN111599991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长寿命高比能量免维护起动铅酸蓄电池及其生产方法,其正极板、负极板中至少有一类极板的板栅上部、下部涂覆的铅膏不同,板栅下部的铅膏导电性或利用率优于板栅上部的铅膏的导电性或利用率。极板采用上部、下部不一样的配方分别涂填,下部通过铅膏的含酸量不同,降低了铅膏视密度或者导电物质含量不同提高其利用率,有效改善了下部活性物质利用率低的问题。
上述现有技术中,电池的使用效果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电池使用寿命仍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驻车用深循环长寿命铅酸蓄电池铅膏,包括正极铅膏、负极铅膏,其中,正极铅膏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物质制备得到:铅粉71%~80%、硫酸溶液5.8%~7.2%、水10%~12%、红丹4%~10%、三氧化二锑与磷酸总量0.06%~0.25%、涤纶纤维0.07%~0.08%;
负极铅膏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物质制备得到:铅粉79.5%~82%、硫酸溶液6.5%~6.8%、水10%~12%、超细硫酸钡0.8%~1.0%、挪威A型木素0.15%~0.25%、腐殖酸0.3%~0.4%、乙炔黑0.2%~0.3%、涤纶纤维0.05%~0.06%。
本发明的正极铅膏能够提高铅膏与板栅界面结合效果,以及铅膏与铅膏之间的结合力,从而防止铅膏从板栅上脱落,延缓正极活性物质软化速率,并且能够抑制和减少钝化膜的生成,还可提高正极活性物质化成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巨江电源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巨江电源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22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