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性艾叶多糖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7286.9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7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宋吉明;陈继伟;高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3/02;C08L5/04;C08L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艾叶 多糖 复合 薄膜 制备 方法 | ||
一种功能性艾叶多糖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性艾叶多糖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以艾叶水浴提取艾叶多糖,通过艾叶多糖、海藻酸钠、马铃薯淀粉制备复合薄膜,对复合薄膜进行表征包括显微镜、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再进行机械性能和抗氧化性测试,得到复合薄膜的性能。其中加入艾叶多糖0.2 g的复合薄膜光滑,结构致密,机械性能优异,拉伸强度达到9.84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88.9%,得到复合薄膜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在添加0.2 g艾叶多糖的复合薄膜中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82.16%。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能性艾叶多糖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塑料包装导致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石油资源日益短缺,另一方面由石油为原料制成的塑料使用后难以降解,易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以多糖蛋白质和脂质等天然来源物质制成的可食用膜受到人们的欢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和应用。可食用膜作为新型包装材料具有绿色环保、可自然降解、来源广泛等优点。艾叶中多糖主要为酸性多糖,无细胞毒性,其安全性高、成本低、无毒、来源丰富且具有生物相容性。海藻酸钠具有很好的成膜性,其薄膜可作为一种可降解膜材料。淀粉是一种生物高聚物,被认为是替代石油基聚合物的最佳候选材料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专利CN109438742A公布了一种交联改性海藻酸钠薄膜的制备方法,在碱性条件下将环氧封端聚氨酯接枝到海藻酸钠上,丙酮除杂后得到纯净改性海藻酸钠乳液,能够提高海藻酸钠薄膜机械性能,整个工艺中的丙酮和环氧封端聚氨酯的生产原料有毒,环保性差。中国专利CN111218034A公布了一种热塑性淀粉膜及其制备方法,纳米二氧化硅能均匀分散于淀粉中,充分发挥纳米二氧化硅对热塑性淀粉的增强作用,改善热塑性淀粉膜的力学性能,该方法制备的复合膜具有纳米二氧化硅不可食用,且无抗氧化性。中国专利CN109438772A公布了一种可食用型包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热压法制备热塑性羟丙基淀粉基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得的复合膜断裂伸长率低,柔韧性差。根据调研发现,目前,由艾叶多糖、海藻酸钠、马铃薯淀粉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薄膜的制备和应用还没有报道。
本发明首先对艾叶进行水浴提取,通过对艾叶提取液过滤、离心、乙醇沉淀得到艾叶多糖,再使用海藻酸钠、马铃薯淀粉、艾叶多糖制备复合薄膜。随后并测试了复合膜的各种性能及抗氧化应用,目前还没有制备艾叶多糖、海藻酸钠、马铃薯淀粉复合膜的报道或专利。本发明与传统的制备方法相比,制备的复合薄膜可食用、绿色环保性好,产品性能稳定、具有抗氧化性等优点,同时本发明拓展了艾叶的应用范围,提高了艾叶产品的附加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功能性艾叶多糖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工艺绿色环保、可大规模生产;制备的复合薄膜光滑平整、不透明度高、机械性能优异;艾叶多糖的加入使复合薄膜具有抗氧化性,也提高了对艾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 艾叶多糖的提取
将艾叶剪裁至小段,洗净,放入100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85~95 ℃水浴加热5min,过滤得到艾叶,以除去其中苦涩物质、色素等杂质,艾叶烘干,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称取10~100 g艾叶粉末加入烧杯,再加入500 mL蒸馏水,水浴90 ℃加热提取1~3 h,将提取液趁热过滤,冷却后,加入2~4倍体积乙醇沉淀,离心分离得到艾叶多糖,干燥保存;
2. 艾叶多糖、海藻酸钠、马铃薯淀粉复合薄膜的制备
(1) 艾叶多糖、海藻酸钠、马铃薯淀粉复合薄膜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未经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72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