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82132.9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1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石晓强;李福刚;朱为宏;郭志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奥普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12/08 | 分类号: | C08F212/08;C08F220/06;C08F226/06;G01N33/533;G01N33/543;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荧光微球表面含有羧基且所述荧光微球的共聚单体包括聚集诱导发光单体,所述聚集诱导发光单体包括分子末端带有可聚合双键的喹啉腈衍生物。该荧光微球具有良好的荧光强度,受激发后的荧光性质更稳定长久且发射波长比较长、抗干扰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荧光微球一般指直径在纳米级至微米级的微球,其表面标有荧光物质(包括表面包覆)或微球内部结构含有荧光物质(如包埋填充或化学聚合)的微球,这些微球在受到外界能量刺激下能激发出荧光。荧光微球是一种载有荧光分子的功能性微球,其外形一般为球形。荧光微球的载体多为有机或无机聚合物材料,它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可以在荧光微球的表面进行修饰各种功能团(如羧基、氨基、醛基等)。荧光微球作为一种载体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体外检测等领域,如医用药物的定向传输、抗体抗原的标记与示踪、免疫检测、细胞生物的标记等。
传统的荧光微球主要以包埋法为主,包埋三价铕离子配合物(Eu)、菁染料(Cy3、Cy5.5、Cy7)、荧光素等;这类荧光染料分子具有典型的聚集荧光淬灭效应(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也就是说在高浓度下荧光会减弱甚至不发光的现象,在检测时,小分子探针荧光官能团的ACQ效应会严重影响所获取实时荧光信号的有效性;同时,包埋的荧光染料容易从微球中泄露出来,使得它们在某些方面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001年唐本忠院士在五苯基噻咯衍生物中发现了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现象,该类化合物在稀溶液单分子态时呈现弱的荧光,但在聚集态或固态下,荧光反而增强。AIE荧光物质能够显著抑制聚集荧光淬灭效应,在生物荧光成像领域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常见的AIE荧光团有四苯乙烯(TPE)、硅杂环戊二烯、氰基苯乙烯等,但这些AIE化合物的固体发射波长大多为蓝绿色荧光,不利于红光固体器件及近红外生物成像的应用。
目前将AIE荧光物质制备成荧光微球的方法主要是包埋法,但包埋法储存过程不可避免会出现荧光染料泄漏问题,导致荧光强度不稳定。也有人采用相对复杂的共价键合法,但过程繁琐,操作不够简便。
因此如何利用简易的方法制备具有长波长、抗干扰能力强、受激发后荧光性质更稳定的AIE荧光物质的荧光微球是一个挑战。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荧光微球,发射波长长、抗干扰能力强、受激发后荧光性质更稳定的AIE荧光物质偶联在该荧光微球上,该荧光微球荧光强度高且荧光性质稳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更为快速。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该荧光微球的应用,该荧光微球尤其适用于制备基于免疫层析技术的体外诊断试剂盒。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荧光微球,其中,
所述荧光微球表面含有羧基且所述荧光微球的共聚单体包括聚集诱导发光单体,所述聚集诱导发光单体包括分子末端带有可聚合双键的喹啉腈衍生物。
[2]根据[1]所述的荧光微球,其中,
所述聚集诱导发光单体的含量占共聚单体的总质量的0.5%~8%。
[3]根据[1]或2所述的荧光微球,其中,
所述共聚单体还包括苯乙烯类单体和(甲基)丙烯酸类单体。
[4]根据[1]~[3]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荧光微球,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奥普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未经上海奥普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21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