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贵金属掺杂的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在检测河豚毒素中的应用、河豚毒素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5643.6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4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贤;任舒悦;刘厦;彭媛;李双;韩殿鹏;秦康;王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2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霍苗 |
地址: | 30005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贵金属 掺杂 金属 有机 框架 复合材料 检测 河豚毒素 中的 应用 方法 | ||
1.一种贵金属掺杂的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在检测河豚毒素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贵金属掺杂的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包括金属有机框架和掺杂在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多孔结构中的贵金属纳米颗粒;
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包括MIL-101、MIL-88B、ZIF-8或UIO-66;
所述贵金属纳米颗粒包括金纳米颗粒、银纳米颗粒、铜纳米颗粒或金银合金纳米颗粒;
所述检测河豚毒素的方法为荧光检测或表面增强拉曼检测;
所述检测河豚毒素的过程中,以Cy3荧光染料标记的河豚毒素适配体为识别元件。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贵金属纳米颗粒与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质量比为(1.4~4.2):1。
3.一种河豚毒素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Cy3荧光染料标记的河豚毒素适配体和Tris-HCl缓冲液混合,得到Cy3-适配体溶液;
将贵金属掺杂的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和Tris-HCl缓冲液混合,得到贵金属掺杂的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溶液;所述贵金属掺杂的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为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贵金属掺杂的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
将所述Cy3-适配体溶液和贵金属掺杂的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溶液混合进行荧光淬灭后,分别加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第一河豚毒素标准液作为实验组,进行荧光恢复和加入Tris-HCl缓冲液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荧光检测,分别记录发射波长为570nm处的荧光强度;
以所述第一河豚毒素标准液的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以相对于对照组荧光强度的改变量为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
将所述待测样品进行提取和河豚毒素加标处理,得到含河豚毒素的浸提液;
将所述Cy3-适配体溶液和贵金属掺杂的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溶液混合进行荧光淬灭后,加入所述含河豚毒素的浸提液进行荧光恢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荧光检测,记录发射波长为570nm处的荧光强度;将所述荧光强度相对对照组荧光强度的改变量带入所述标准曲线中,得到所述含河豚毒素的浸提液中河豚毒素的浓度,计算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检测的条件为:激发波长为525nm,带宽为10nm,增益为1000V,扫描速度为1000nm/min。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河豚毒素标准液的浓度分别为0.01ng/mL、0.03ng/mL、0.1ng/mL、0.3ng/mL、1ng/mL、3ng/mL、10ng/mL、30ng/mL、100ng/mL和300ng/mL。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y3-适配体溶液的浓度为1μM;所述贵金属掺杂的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溶液的浓度为0.05~0.6mg/mL;
所述Cy3-适配体溶液、所述贵金属掺杂的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溶液和所述河豚毒素标准液的体积比为1:1:1。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淬灭的时间为0.5~3.5min;
所述荧光恢复的时间为10~7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未经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564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盐酸奥洛他定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于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工具快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