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含异黄酮苷元的微囊化大豆肽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5988.1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6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梅;江轶群;骆兆娇;杨晓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18 | 分类号: | A23L33/18;A23L33/105;A23P10/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克永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含 异黄酮 微囊化 大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含异黄酮苷元的微囊化大豆肽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豆粕水热处理后与异黄酮溶液混合进行酶解,灭酶离心后得到富含异黄酮的大豆肽作为芯材;将卵磷脂、阿拉伯胶、麦芽糊精作为微胶囊壁材包埋大豆肽,通过喷雾干燥制得富含异黄酮的微囊化大豆肽。本发明极大提高了异黄酮苷元的水溶性,同时改善了大豆肽的不良风味和易吸湿的特征,通过模拟体外胃肠道消化证明微囊化大豆肽可提高异黄酮苷元的生物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胶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含异黄酮苷元的微囊化大豆肽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又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可以在体内发挥雌激素样作用,对绝经后女性的生理代谢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天然的异黄酮以游离型的苷元和结合型的糖苷两种形式存在,其中苷元型异黄酮是发挥生物作用的主要形式,糖苷型的异黄酮可以通过肠道菌群或体外发酵水解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苷元形式。
然而苷元型的异黄酮在水中的溶解性低,且首过效应高,因此生物利用率比较低。
研究发现,苷元型的异黄酮对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有明显的效果。
将异黄酮和大豆蛋白结合,在保护异黄酮免于热处理发生降解的同时,可以提高异黄酮的生物利用率,对于摘除卵巢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症状缓解优于单独的的异黄酮作用。
同样,异黄酮与大豆蛋白复合后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并且随着异黄酮浓度的增加,存在剂量反应效应,而分离的大豆异黄酮没有表现出此种效果。可见异黄酮与大豆蛋白存在一定的营养性协同作用。
已有的一些专利报道了高异黄酮的大豆蛋白或大豆粉的制备方法,如公开号为103262941A的专利报道了一种富含异黄酮苷元的大豆蛋白的制备方法,该法利用葡糖苷酶将糖苷型的异黄酮转化为苷元型,并通过高温热处理将异黄酮与大豆蛋白复合得到最终产品,制备的大豆蛋白相比于普通的大豆分离蛋白异黄酮苷元的含量及生物利用率都有极大的提高。然而因为大豆蛋白在其等电点存在溶解性低的缺点,导致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特别是酸性饮料中的应用存在很大限制。
大豆肽是大豆蛋白经过酶解得到,具有更高的溶解性,且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在食品行业备受关注。但由于大豆肽存在苦味重、易吸湿等特征,导致其储存过程中易吸潮结块,且加入食品中可能会造成对食品品质的不良影响,限制了大豆肽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微囊化技术是利用高分子物质作为壁材将小分子物质(芯材)封装在其中的一种技术,它可以保护芯材减弱外界条件的影响,对于提高小分子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具有缓释的效果。
本发明基于此利用大豆肽的自组装性质包埋异黄酮苷元,从而提高其水溶性和生物利用率,通过微囊化技术可以改善大豆肽苦味、吸湿性等问题,并且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可以抵抗消化酶的作用,以到达吸收利用的场所。
目前,可食性的微胶囊常采用天然高分子物质作为壁材,如蛋白、多糖,它们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及凝胶性,但同时制备得到的微胶囊存在酸性不溶和消化不稳定等缺陷。另一种高分子物质脂质也可作为微胶囊的壁材,如,卵磷脂,硬脂酸等,但是目前对此的研究较少。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卵磷脂与细胞膜结构类似,更易于在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和吸收,可能对被包埋活性物质生物利用度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且通过与高分子物质的复合可以提高脂质自身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提高苷元型异黄酮水溶性及生物利用率,同时解决大豆肽不良风味和易吸湿问题,提供一种富含异黄酮苷元的微囊化大豆肽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基于此利用大豆肽的自组装性质包埋异黄酮苷元,从而提高其水溶性和生物利用率,通过微囊化技术可以改善大豆肽苦味、吸湿性等问题,并且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可以抵抗消化酶的作用,以到达吸收利用的场所。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59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备跟用户的授权管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废旧锂电池有害气体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