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耐高温纤维布生产编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4208.X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2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谢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宏芳针织服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21/00 | 分类号: | D04B21/00;D02J1/22;D01F9/22;D06M10/00;D06M11/79;D06M15/00;D06M11/83;D06M15/55;D06M10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越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耐高温 纤维 编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纤维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耐高温纤维布生产编织方法,针对现有的纤维布仍存在碳丝张力不够、碳丝间隙不一样产生空鼓现象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中包括以下步骤:S1:纺丝,S2:预氧化处理,S3:碳化处理以及石墨化处理,S4:表面处理、水洗并干燥,S5:表面涂层,S6:编织及处理,S7:检验纤维布,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高温下牵伸碳丝石墨化,使得碳丝具有极强的张力,并使用织机将碳丝采用经向针织技术编织成纤维布,用机器进行编织,使得编织的形成的纤维布碳丝间隙相同,使编织的纤维布紧密,不产生空鼓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耐高温纤维布生产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布,又称碳素纤维布、碳纤维布、碳布、碳纤维带等,在国际上被誉为“黑色黄金”,它是继石器和钢铁等金属后,被国际上称为“第三代材料”,因为用碳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且超轻、耐高温高压,随着世界范围内碳纤维产品用量的增长,碳纤维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新材料,是未来争夺国际竞争优势的基础性材料,但是目前现有的纤维布仍存在碳丝张力不够、碳丝间隙不一样产生空鼓现象等问题。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生产耐高温纤维布生产编织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现有的纤维布仍存在碳丝张力不够、碳丝间隙不一样产生空鼓现象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生产耐高温纤维布生产编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耐高温纤维布生产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纺丝:采用聚丙烯腈和水溶剂混合,通过湿法纺丝制得PAN原丝;
S2:预氧化处理:将制得的PAN原丝通入空气进行预氧化处理;
S3:碳化处理以及石墨化处理:将处理后的纤维丝通过碳化处理转化为具有乱层结构碳纤维的碳丝,并通过石墨化处理;
S4:表面处理、水洗并干燥:用脉冲通电的方法对碳丝进行表面处理,清洗碳丝表面杂质,并将碳丝进行干燥;
S5:表面涂层:将碳丝表面进行上浆,并在碳丝表面进行涂层,增强碳丝性能;
S6:编织及处理:使用织机将碳丝采用经向针织技术编织成纤维布,并将纤维布进行处理;
S7:检验纤维布:通过专业人员对编织的纤维布进行性能测试;
优选的,所述S1中,将聚丙烯腈混合水溶剂制得15%的纺丝液,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得PAN原丝,并通过卧式干燥炉将PAN原丝进行完全干燥,其中所述水溶剂为硝酸溶液;
优选的,所述S2中,将制得的PAN原丝先放在200-220℃及张力状态条件下通入空气氧化10-30min,然后在220-330℃及张力状态条件下继续通入空气氧化30-100min,且氧化过程产生的废气需进行净化处理再排放;
优选的,所述S3中,碳化过程需在纯氮气流保护下进行,且碳化过程分为低温碳化和高温碳化两个过程,其中低温碳化过程在300-1000℃进行,高温碳化过程在1000-1800℃进行并最终形成具有乱层结构碳纤维的碳丝,石墨化处理时采用碳管炉间歇生产,间歇期间用电流通过碳丝,利用碳丝自身的导电性能产生热量进行连续处理,石墨化过程是在氩气气流保护下进行,并在2000-3000℃温度下牵伸石墨化;
优选的,所述S4中,使用阳极电极氧化法,用脉冲通电的方法进行表面处理,使得碳丝中碳纤维表面发生刻蚀和产生含氧官能团,其中脉冲通电时通入10V电压,形成25A的电流,再用碳酸氢铵中性电解质对碳丝进行表面处理,水洗过程采用浸渍法将碳纤维表面的电解液和杂质清洗掉,且水洗时水温设定在45-60℃,水洗后将碳丝放置在100℃以上环境中进行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宏芳针织服饰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宏芳针织服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42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