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1,3-三氯丙酮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5307.X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8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董亮;陶文平;王顺利;孙运林;张驰;吴发明;马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新东化工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5/63 | 分类号: | C07C45/63;C07C45/82;C07C45/79;C07C49/16 |
代理公司: | 常州国洸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7 | 代理人: | 林大伟 |
地址: | 21303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酮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1,1,3‑三氯丙酮的方法,属于化学产品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以丙酮为原料,并在惰性溶剂中经光催化氯化合成1,1,3‑三氯丙酮,氯化液经过精馏方式回收溶剂、丙酮、一氯丙酮,以及1,1‑二氯丙酮等轻组分,中间组分1,3‑二氯丙酮和1,1,3‑三氯丙酮在装有吸附剂的模拟移动床中进行分离,得到1,1,3‑三氯丙酮,经脱附剂洗脱得到的含有1,3‑二氯丙酮和1,1,3‑三氯丙酮的脱附液,脱附液蒸馏脱溶剂后回氯化釜套用。本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率快、1,1,3‑三氯丙酮选择性高、废水排放量少,工艺绿色环保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1,1,3-三氯丙酮的生产方法,属于化学产品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1,1,3-三氯丙酮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液体,主要作为合成叶酸的重要中间体,并在医药、杀虫剂、香料和染料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制备1,1,3-三氯丙酮的主要方法有丙酮直接氯化法、丙酮间接氯化法、丙酮催化氯化法。
如,CN106542979A将丙酮先与2-烃基苯胺作用形成亚胺,再氯化得到1,1,3-三氯丙酮,收率80%,但反应过程需要使用大量的氢氧化钠调节pH,产生的含盐废水较多。CN105461529A将丙酮在甲醇中氯化,先生成1,3-二氯丙酮缩二甲醇再脱保护,再氯化后得到1,1,3-三氯丙酮,收率73.9%,但工艺较为复杂。CN1047853A以三乙胺、二乙胺催化丙酮与氯气反应制备1,1,3-三氯丙酮,但该反应需要10-20小时,反应速率较慢。CN101768066A公开了一种1,1,3-三氯丙酮的精制方法,使用两种不同溶剂的两步法将纯度为50%左右的三氯丙酮进行精制,得到较高纯度的1,1,3-三氯丙酮,但溶剂量大且收率低。CN105130780A公开了一种以水和石油醚为溶剂重结晶精制1,1,3-三氯丙酮的方法,但要求1,1,3-三氯丙酮含量大于42%。
1,1,3-三氯丙酮作为合成叶酸的重要原料,其稳定的质量是叶酸质量的保证。但现多采用有机胺作催化剂催化氯化合成,反应速度较慢,而丙酮直接氯化法,不但反应时间长,而且1,1,3-三氯丙酮选择性差且难于分离,产品纯度低。在实际生产中,1,1,3-三氯丙酮通过水和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和纯化,工艺产生的废水较多,使用有机溶剂进行重结晶,不但工艺复杂,而且成本较高。这些因素均导致国内叶酸生产成本高,纯度难以提高等问题。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发明以期创设一种1,1,3-三氯丙酮的生产方法,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率快、1,1,3-三氯丙酮选择性高、废水排放量少,工艺绿色环保的1,1,3-三氯丙酮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生产1,1,3-三氯丙酮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丙酮与溶剂按比例加入光氯化环流反应釜中,并在搅拌下将物料预热至一定温度;
(2)开启光源,打开氯气,并逐步调节通入的氯气流量,生产反应液,同时通过调节冷却水流量控制氯化反应温度;
(3)每隔15min取部分反应液脱除溶剂三氯甲烷后作为检测液进行检测,当检测液中的1,1,3-三氯丙酮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停止通氯,光照下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反应液进行脱溶剂处理,脱除其中的三氯甲烷后得到氯化液;
(4)将氯化液加入到脱轻精馏塔中,塔顶得到溶剂三氯甲烷、丙酮、一氯丙酮,以及1,1-二氯丙酮轻组分回用,脱轻塔塔釜料通入脱高沸塔,并在塔顶得到1,3-二氯丙酮和1,1,3-三氯丙酮的混合液;
(5)将上述1,3-二氯丙酮与1,1,3-三氯丙酮的混合液预热至一定温度后,用泵将其加入到装有吸附剂的模拟移动床中,并得到1,1,3-三氯丙酮产品,采用脱附剂对模拟移动床中的已吸附1,3-二氯丙酮后的吸附剂进行反向进料洗脱再生,并得到含有1,3-二氯丙酮和1,1,3-三氯丙酮的脱附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新东化工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新东化工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53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车辆行驶安全仪
- 下一篇:翅中在线预切装置及翅中分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