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二次舱式设备内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8324.9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8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吴旻;穆弘;王成进;温永亮;刘群;李胜强;凡远柱;李昆鹏;崔灿;刘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G01V8/10;G01B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23006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二次 设备 智能 操作 终端 处理 系统 | ||
1.一种适用于二次舱式设备内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系统,包括舱体和设置在舱体内部的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装置、钥匙注册授权模块、辅助路模块、物联边缘管理平台、电源供给模块和RS485通讯总线、防护终端装置、声光报警模块和距离感应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1号机架和2号机架,其中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装置和防护终端装置布置在2号机架内,物联边缘管理平台系统布置在1号机架内,其中2号机架内还分布有声光报警装置、装置控制电源装置、线槽防护侧门、控制线缆下行线槽、舱内横向走线通道、电源控制线缆接线端子区和被防护装置;
所述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装置连接端通过RJ45与物联边缘管理平台连接端相连接,所述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装置连接端依次与钥匙注册授权模块连接端和辅助路模块连接端相连接,且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装置连接端通过钥匙注册授权模块和RS485通讯总线直接远程管理各个防护终端装置、声光报警模块和距离感应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二次舱式设备内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装置包括STM32F系列主控及辅助处理模块、以太网PHY控制模块、JTAG在线下载模块、串口隔离模块、地址拨码模块、电源供电模块,用于匹配误防系统传过来工作票中的检修开关或其他设备信息,需要设计在物联边缘管理平台中建立相应的设备模型,使得舱内防护机架柜区域与检修设备所在区域一致,进而物联边缘管理平台系统能根据工作票的信息自动识别相应的检修设备区域,进一步对舱内防护区域根据控制策略进行布防和撤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二次舱式设备内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注册授权模块,用于对特定钥匙进行检测和授权操作,其逻辑流程表现为:首先进行锁具上电流程,上电初检完成后进行设备和钥匙匹配对接,然后进行通信核查处理,如果错误或有异常,返回上一级,通信检查正常进行下一步开关锁操作,首先判断钥匙对该锁具的操作权限,如果非正常权限,拒绝执行,正常则可以正常打开锁具,最终实现被防护的二次测控保护装置在正常的,有匹配权限的钥匙下打开,进行正常运维防护操作,保证了现场操作的安全合规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二次舱式设备内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路模块具体为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装置的STM32F系统主控芯片的辅助电路设计,其核心设计为主控芯片辅助运行功能,主控芯片为1~44pin接线图,YH 1为系统时钟晶振,25MHz,包括X4、CH37、CH38、RH56;X4为系统实时时钟的晶振,32.7680KHz,包括YH1、CH39、CH40、RH75;自动上电复位电路包括RH68、DH27、CH42,在系统上电时,CH42处于充电过程中,STM32F的31引脚电平处于低电平,系统复位,当CH42充电完成后,STM32F的31引脚电平就恢复并保持至高电平,系统复位完成,RH69、RH72、RH73为系统上拉电阻,RH74系统下拉电阻,保持信号稳定,UART_RD_TX1、UART_RD_TX4分别为串口1和串口4的TTL电平信号发送端,ETH_MDC、ETH_RX_REF_CLK、ETH_MDIO等等为网络接口引脚,BORAD_ADD0_PH2、BORAD_ADD1_PH3为设备地址控制IO部分引脚,CA71、CA62、CA67、CA72为电源退耦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二次舱式设备内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终端装置包括二次控制保护设备防护罩,二次测控保护装置防护罩铰链结构,智能防误操作锁具,透明盖板,用于人员操作过程物理隔离作用,其操作过程全部通过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装置远程授权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832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刮磨试验平台
- 下一篇:一种OSNR检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