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二次舱式设备内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8324.9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8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吴旻;穆弘;王成进;温永亮;刘群;李胜强;凡远柱;李昆鹏;崔灿;刘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G01V8/10;G01B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23006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二次 设备 智能 操作 终端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二次舱式设备内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系统,具体涉及模块化舱式智能变电站技术领域,包括舱体和设置在舱体内部的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装置、钥匙注册授权模块、辅助路模块、物联边缘管理平台、电源供给模块和RS485通讯总线、防护终端装置、声光报警模块和距离感应模块。本发明以操作票为核心的舱内防误逻辑,利用前接线装置智能盖板、机架上声光告警、二维码等手段,优化防误方案,可以有效减少现场误触碰、误操作风险,再通过设置智能锁控系统,采用电子锁与灯光提示措施增强防误碰和误操作能力,并且还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干扰小,可靠性高,安全性高以及电路简单易实用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块化舱式智能变电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二次舱式设备内智能防误操作终端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资源、生态等问题日益突出和严峻,对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变电站装配化程度不高,安装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配套的内外墙板工业化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产品性能较差;城区变电站全寿命周期内减噪效果较差,影响周边市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等问题。因此,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重视发展发展绿色、环保、低碳的新型变电站结构建设。模块化装配式变电站建设高度不仅契合国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贯彻落实安全、优质、经济、绿色、高效电网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电网高质量建设、打造世界一流坚强智能电网要求;更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国网公司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提出舱式模块化变电站理念,融合数字新基建要求,推进具有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
基于“数字模块化舱式变电站”的总体设计思路,首次提出二次设备模块化技术研究方向。现有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种类繁多、软硬件接口类型形式不统一、设备功能互相交错,造成了建安阶段设备安装难度高、运维检修过程中系统灵活性差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模块化变电站二次设备舱改变了传统的设备电气系统布局和现场土建施工程序,预制舱内取消二次屏柜柜体,采用框架式机架结构,将机架与预制舱舱体一体化设计、制造,舱柜高度集成,模块化设备舱中设备机架和预制舱体本身融合为一个拥有“生命力”有机整体。
通过研究舱式设备,重构模块单元。为提高建设效率,提出舱式设备一体化设计理念,实现工厂化安装、调试,一体化集成运输,减少现场工作量;开展设备优化选型,模块化布置,标准化接口研究,减少设备备件;研究舱体耐久性和拼接技术,统一电气与土建接口,制定一系列设备接口及相关连接标准,形成标准化设备舱体方案;开展舱式设备消防、暖通研究,实现建设运维一体化。
就建筑式变电站基础功能而言,大型建筑式变电站智能化已经进入普及阶段。建筑式的传统变电站已经成为现代变电站的标准配置。然而,传统建筑式变电站的智能发展状况也并不让人满意,系统稳定性差、功能实现率低、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一直是屡遭诟病的问题。近些年,智能舱式一体化设计逐渐在变电站行业兴起。简单来说,智能舱式一体化,就是将庞杂的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在了一起,做到了标准统一、施工方统一。这样就需要象智能终端这样的设备将各个不同类型不同应用的小系统联系成一个大的智能建筑系统,这样一来,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都将大大增加。
目前在电网智能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变电站数量逐年增长,变电站设备检修工作量增长更快,随着电力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许多供电企业先后对检修巡检及运维工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完善,以便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检修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传统变电站是建筑式结构,站内空间和环境影响因素较小,可通过视频监控方式判断人员大致位置,同一屏柜上下装置操作不受控制,另外非操作的屏柜通过人为拉隔离横幅方式处理,效率低下,容易出现人为因素的误操作,造成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83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刮磨试验平台
- 下一篇:一种OSNR检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