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猕猴桃去皮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8585.0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9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宋树杰;郭玉蓉;孟永宏;黄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N7/02 | 分类号: | A23N7/02;A23L5/00;A23B7/045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崔方方 |
地址: | 710119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猕猴桃 去皮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猕猴桃去皮装置及方法,包括壳体、电机、皮带以以及传动机构;壳体内设置第一去皮辊、滚动辊以及第二去皮辊,第一去皮辊、滚动辊以及第二去皮辊之间构成去皮区域。将待去皮猕猴桃浸于清水中,至待去皮猕猴桃形成果皮水膜后捞出;将捞出的待去皮猕猴桃置于在‑20~‑15℃的温度环境下冷冻1~1.5h;将冷冻后的待去皮猕猴桃在室温水槽中浸泡3~4min;将浸泡后的待去皮猕猴桃通过猕猴桃去皮装置去皮。通过先在清水中浸湿再冰冻,然后在常温水中解冻的方式,可以极大程度减少去皮品质劣变,而且表皮已形成适于装置摩擦去皮的硬质层,极易利用后续去皮装置去皮,可显著减少机械去皮法的果肉损失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猕猴桃去皮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猕猴桃,也称奇异果,是一种具有丰富的氨基酸与矿物质的水果。猕猴桃果形一般为椭圆状,早期外观呈绿褐色,成熟后呈红褐色,表皮覆盖浓密绒毛,其内是呈亮绿色或黄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或者红色的种子。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剥除猕猴桃粗糙多毛的表皮是其深加工的首要及关键环节。
但是,目前现有猕猴桃去皮方法均具有较为明显的缺点,如纯机械去皮法外形适应性差导致果肉损失严重;化学去皮法的试剂残留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及水资源浪费及污染;热力去皮法的高温会造成猕猴桃品质劣变等。因而,研究快速高效环保的猕猴桃去皮方法显得尤为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现有猕猴桃去皮方法的果肉损失严重、存在环境污染以及容易导致猕猴桃品质劣变的缺点,提供一种猕猴桃去皮装置及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第一方面,一种猕猴桃去皮装置,包括壳体、电机、皮带以以及传动机构;壳体内设置第一去皮辊、滚动辊以及第二去皮辊,第二去皮辊的直径大于第一去皮辊;第一去皮辊、滚动辊以及第二去皮辊的转动轴平行设置,且第一去皮辊与第二去皮辊的转动轴位于同一平面内,滚动辊位于第一去皮辊与第二去皮辊下方,第一去皮辊、滚动辊以及第二去皮辊之间构成去皮区域;第一去皮辊、滚动辊以及第二去皮辊的一端均与传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通过皮带与电机连接,皮带用于将电机的动力传递至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去皮辊、滚动辊以及第二去皮辊转动;壳体两端分别开设进料口和出料口,壳体底部开设出皮口。
本发明猕猴桃去皮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所述第一去皮辊、滚动辊以及第二去皮辊的转动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20°~30°。
所述第一去皮辊、滚动辊以及第二去皮辊的长度相同,为猕猴桃长径的10~12倍。
所述第一去皮辊及第二去皮辊的表面均设置摩擦表面,滚动辊的表面设置橡胶层。
所述摩擦表面的厚度为3~4mm,所述橡胶层的厚度为5~10mm。
所述摩擦表面以粒度范围为80~120目的棕刚玉为磨料形成,所述橡胶层的弹性模量与猕猴桃的弹性模量相同。
所述第一去皮辊的直径为猕猴桃长径的2~2.5倍,滚动辊的直径与第一去皮辊的直径相同,第二去皮辊的直径为猕猴桃长径的3~3.5倍。
所述第一去皮辊、滚动辊以及第二去皮辊中任意两个之间的间距,均为猕猴桃短径的0.7~0.8倍。
所述第一去皮辊与第二去皮辊设置为相对对向转动,滚动辊与第一去皮辊设置为相对对向转动。
本发明第二方面,一种猕猴桃去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去皮猕猴桃浸于清水中,至待去皮猕猴桃形成果皮水膜后捞出;
将捞出的待去皮猕猴桃置于在-20~-15℃的温度环境下冷冻1~1.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85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