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件全自动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3179.2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9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郭民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泓芯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1/00 | 分类号: | B24B21/00;B24B21/18;B24B41/06;B24B47/00;B24B4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利交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259 | 代理人: | 蔡辉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全自动 打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固定件打磨技术领域的一种固定件全自动打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L形夹板,两个所述L形夹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弹簧,且两个L形夹板呈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均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呈前后布置的第二驱动机构和打磨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边设置有卡接解除机构;本发明可以对不同型号的固定板进行固定打磨,且固定过程简单易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定件打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固定件全自动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固定件在生活中一般为将两个不连接的零件固定在一起,组合成新的零件,或者是对已有零件进行加固时使用,固定件一般为合金材料制成,固定件体积较小,且形状不一。
现有技术由于固定件的体积较小,在对固定件进行打磨时通常是工作人员手动对固定件完全限位,然后在对固定件进行打磨,且由于固定件的形状一般为异形形状,会导致固定件在进行限位时十分不便,不同固定件的形状也不同,在对不同固定件进行打磨时还需要更换不同的打磨装置,会大大增加固定件的打磨难度。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固定件全自动打磨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件全自动打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由于固定件的体积较小,在对固定件进行打磨时通常是工作人员手动对固定件完全限位,然后在对固定件进行打磨,且由于固定件的形状一般为异形形状,会导致固定件在进行限位时十分不便,不同固定件的形状也不同,在对不同固定件进行打磨时还需要更换不同的打磨装置,会大大增加固定件的打磨难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定件全自动打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L形夹板,两个所述L形夹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弹簧,且两个L形夹板呈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均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用于限位L形夹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安装板移动和转动,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呈前后布置的第二驱动机构和打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安装板和L形夹板向后移动进行打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边设置有卡接解除机构,所述卡接机构用于在打磨完成后取消卡接机构对L形夹板的限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卡接机构均包括限位块、固定杆;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板顶部;所述限位块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二弹簧;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L形夹板的侧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均包括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通过支撑部设置在底板的顶部,所述第一滑板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滑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板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滑板的底部传动连接有电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两个电机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的前壁上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滑动连接在底板顶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二滑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其前后移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卡接解除机构均包括牵引绳、第一顶杆、第二顶杆;
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块的侧壁上,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竖直布置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竖直布置且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板侧壁上的第三滑板;
所述第一顶杆设置在第一安装板的后方;所述第一顶杆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架,且第一顶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气弹簧,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在打磨机构上,所述第一顶杆的正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其向外移动的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固定连接在底板的顶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泓芯微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泓芯微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31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