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防抱死机构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3384.9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3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丁芳;王爱国;刘明岩;田苗法;朱仁闻;李利勤;高文杰;彭丽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T8/176 | 分类号: | B60T8/176;B60T5/00 |
代理公司: | 芜湖众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8 | 代理人: | 端木传斌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动汽车 控制 系统 抱死 机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汽车防抱死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防抱死机构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刹车片;所述刹车片的内侧固接有第一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的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固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固接有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后侧的顶端和底端均固接有活动杆;所述刹车片内部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水腔;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均固接有滑板;所述水腔靠近滑槽一侧的顶端均开设有通水孔;所述通水孔内部均铰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顶端均固接有第二弹簧;进而该机构能够在防抱死系统制动时,对刹车片进行降温处理,避免出现由于温度过高,出现车轮胎爆炸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防抱死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防抱死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防抱死就是在汽车紧急刹车时,防止刹车片与车盘之间抱死。
汽车在启动防抱死系统时,刹车片会与车轮之间发生摩擦从而产生热量。
现有技术中,防抱死系统在制动后,防抱死系统会通过电信号控制控制器动力的大小,使刹车盘不会刹车片抱死,但是刹车片会与车轮胎之间发生摩擦从而产生热量,而现有的刹车片不具有降温处理,在车轮胎快速转动与刹车片摩擦的情况下,车轮胎容易在高温的情况下发生爆炸,从而会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防抱死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防抱死系统在制动后,防抱死系统会通过电信号控制控制器动力的大小,使刹车盘不会刹车片抱死,但是刹车片会与车轮胎之间发生摩擦从而产生热量,而现有的刹车片不具有降温处理,在车轮胎快速转动与刹车片摩擦的情况下,车轮胎容易在高温的情况下发生爆炸,从而会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防抱死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防抱死机构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刹车片;所述刹车片的内侧固接有第一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的另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摩擦片的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固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接有滑杆,且滑杆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固接有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后侧的顶端和底端均固接有活动杆;所述刹车片内部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水腔,且活动杆的另一端均依次贯穿第一摩擦片和刹车片侧壁并延伸至水腔内;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均固接有滑板;所述水腔靠近滑槽一侧的顶端均开设有通水孔,且通水孔的另一端均延伸至凹槽内;所述通水孔内部均铰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顶端均固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通水孔的侧壁固接;进而该机构能够在防抱死系统制动时,对刹车片进行降温处理,避免出现由于温度过高,出现车轮胎爆炸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刹车片与第一摩擦片的表面均共同开设有一组降温口;所述降温口内部均设有推送杆;所述推送杆靠近滑杆的一端均固接与转动杆,且转动杆的两端均与降温口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杆远离推送杆的一端均固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均固接有风扇;此时该结构能够通过冷风对摩擦产生的高温进一步的降温。
优选的,所述第二摩擦片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第一通口,且第一通口均与通水孔相对应;所述第二摩擦片的表面均开设有一组第二通口,且第二通口均分别与降温口相对应;提高降温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口靠近滑杆的一侧均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远离凹槽的一侧均开设有一组连通孔;有利于实现降温的均匀性。
优选的,所述水腔远离滑杆一侧的顶端均开设有输水孔,且输水孔的另一端与刹车片的外部连通;所述输水孔另一端的内侧开设有螺纹,且输水孔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栓;有利于对水腔内部的冷水进行灌输以及密封。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滑杆的顶端和底端均固接有限位滑杆,且限位滑杆的另一端均位于限位滑槽内并与其滑动配合;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33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