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成型模具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3525.7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6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强;王培新;王乃帅;陈伟;徐奇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9/02 | 分类号: | C03B1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敬川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成型 模具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成型模具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玻璃预制件成型质量的玻璃成型模具,以及该玻璃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该玻璃成型模具的模具主体由微孔材料制成,其内微孔结构能够使进入模具主体的气体均匀分散,并可使得气体从玻璃成型面上各处均匀吹出,不仅能够确保作用到熔融玻璃表面上的气流均匀、稳定,而且可使得通入气体流量的变化反映到作用在玻璃上时气流变化较小,便于调控气体流量,因此能够提高成型的玻璃预制件的质量;另外,在模具主体的下部开设过滤气体通道,并在过滤气体通道内设置吸附剂,利用吸附剂能够吸附通入的气体中所含的水分、粉尘等物质,使得作用到熔融玻璃表面上的气体洁净,保证了成型的玻璃预制件的表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成型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成型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省略磨削、研磨等处理工序,目前制造玻璃预制件的方法通常为:使在玻璃熔炉中熔化的熔融玻璃从漏料管或喷嘴流下,根据玻璃的粘性调整熔融玻璃的流量、流速等,同时从玻璃成型模具的底部通入气体并使气体从模具的玻璃成型面喷出,流下的熔融玻璃落至玻璃成型面的上方时,从玻璃成型面喷出的气体作用在熔融玻璃表面上,使熔融玻璃悬浮在玻璃成型面上方,不与模具接触,最后熔融玻璃在自身表面张力作用下固化成型为液滴状的玻璃块。
现有的玻璃成型模具一般包括模具主体,模具主体的上部设有成型凹槽,成型凹槽的表面为玻璃成型面,玻璃成型面包括凹球面和锥形面,锥形面的锥角通常为70°~120°,锥形面位于凹球面的上侧并通过其小口端与凹球面的开口端平滑过渡连接;模具主体的下部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的出气端位于玻璃成型面上,通气孔的进气端位于成型模具的表面上。
由于制造玻璃预制件时,从玻璃成型模具底部通入的气体需要通过在模具主体上开设的通气孔导入,不够均匀,气体流量与气体作用在熔融玻璃表面的作用力关联性强,即使气体产生微小的流量变化,反映到作用在玻璃上的气体变化仍然非常剧烈,因此气体流量不易调控,成型的玻璃预制件的质量难以保证。而且,通入的气体中往往含有水分、粉尘等物质,气体直接作用在高温状态的熔融玻璃表面时,会降低成型的玻璃预制件的表面质量。另外,目前制作玻璃成型模具的方法过于复杂,成本较高,制成的模具维修和改进均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玻璃预制件成型质量的玻璃成型模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玻璃成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的上部设有成型凹槽,所述成型凹槽的槽面为玻璃成型面,所述玻璃成型面包括凹球面和锥形面,所述锥形面位于凹球面的上侧并通过其小口端与凹球面的开口端平滑过渡连接;所述模具主体由微孔材料制成,且模具主体的下部设有过滤气体通道,所述过滤气体通道内设置有吸附剂。
进一步的是,所述模具主体内微孔的直径为5~10um。
进一步的是,所述锥形面的锥角为70°~120°。
进一步的是,所述过滤气体通道与成型凹槽同轴。
进一步的是,所述模具主体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同轴连接在一起的倒锥形段、中间圆柱段和上部圆柱段,所述上部圆柱段的直径大于中间圆柱段的直径,所述中间圆柱段的直径大于倒锥形段上端的直径。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部圆柱段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安装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的玻璃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该方法用于制作上述的玻璃成型模具。
进一步的是,该方法包括选材步骤、尺寸确定步骤和加工步骤;
选材步骤:选取气孔率不低于30%且其内微孔的直径为5~10um的微孔材料作为制作模具主体的材料,所述微孔材料在常温时的洛氏硬度不低于35、在400~600℃时的洛氏硬度不低于30;
尺寸确定步骤:根据玻璃成型模具需要制造的玻璃预制件确定成型凹槽的大小及锥形面的锥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35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