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菌型无纺布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4109.9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7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汇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541 | 分类号: | D04H1/541;D04H1/56;D06B3/10;D06C7/02;D06M13/33;D06M101/20;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勤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7 | 代理人: | 陈烨 |
地址: | 221600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经济开发区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菌型 无纺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菌型无纺布,包括以下生产步骤:S1:WS‑8810抑菌复合整理剂的制备:将40‑50份(CH3)2NH(45%水溶液)和15‑20份NaOH混合冷却至25℃,慢慢滴加40‑45份戍基苄基氯、搅拌,将此混合物于水浴上加热,加注(CH3)2NH,加热2小时以上,水洗中和,并将有机层干燥、蒸馏,即得戍基苄基二甲胺,取15‑20份戍基苄基二甲胺和15‑20份水混合搅拌。本发明中,采用具有广谱的抗菌性的WS‑8810抑菌复合整理剂对无纺布纤维进行喷涂附着处理,WS‑8810作为抑菌基料对人体无刺激性,无副作用,具有高度的生态安全性,用其处理的抗菌无纺布长期穿着不会影响人体皮肤正常菌群的微生态平衡,且由WS‑8810形成的抗菌保护膜能有效地抵抗或隔断外来的或人体自身皮肤的有害菌群的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抑菌型无纺布。
背景技术
无纺布是柔性材料生产系统中的一个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面广,涉及范围宽,超乎想象,无限发展的现代新型材料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被誉为纺织界的“朝阳产业”,尽管不同工艺生产出的无纺布在改善卫生环境,方便使用方面有优越的效果,但人类皮肤及衣服都是细菌滋生的场所,这些细菌以汗水中的尿素等人体排泄物为营养源,不断进行繁殖,同时排放出具有臭味很浓的氨,特别是在医院、车站、商场、影院、公共交通车辆等场所,以及容易滋生细菌的生活用品,如:抹布、内衣、婴儿用品、老人用品及病人用品等,使用普通无纺布,不能有效地避免细菌的繁殖传染及交叉感染。开发提高卫生用品的档次,防止疾病发生和保护人体皮肤、防病保健的无纺布及用品成为我们研究开发的对象。
在专利申请号CN01127895.1中公开了载银抗菌复合无纺布制造方法,该方案采用载银抗菌材料、纤维树脂和塑料助剂为制备抗菌无纺布的主要成分,其生产的工艺过程是先在110-300℃的温度下对上述成分进行混熔,“制成抗菌母粒,然后按常规生产纺粘无纺布的工艺制成抗菌纺粘网;最后将抗菌纺粘网和棉纤维网进行复合水刺处理,烘干,即制成为复合抗菌无纺布,该种技术方案所生产的载银无纺布为银系无机类抗薗滤材,它主要以置于纤维之中的银离子的作用起到抗菌和杀菌的作用。虽然该类银系无机类抗菌滤材具有一定的杀菌和抗菌的效果,但该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累积性毒理反应(如纳米银、铜、锌等重金属长期大量使用),还有的药物会产生刺激和过敏。
在专利申请号CN201610199975.0中公开了使用再生涤纶短纤维制造去污抑菌无纺布的方法的技术方案,在制造无纺布的过程中向纤维喷洒氢氧化钠溶液,最后烘干过程采用了高温二氧化碳,和无纺布纤维表面附着的氢氧化钠分子进行化学中和反应,生产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晶体颗粒,具有去污络合和抑菌作用,但该抑菌无纺布产生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晶体颗粒不易附着纤维,使用时易脱落导致使用寿命较短。
在专利申请号CN201810820461.1中公开了一种高抑菌新型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高效杀菌有机物甲基氯异噻唑啉酮接枝在无纺布母粒聚丙烯高分子化合物上,制备出的抗菌聚丙烯性能更稳定,不挥发,使用寿命长,易于加工,易于贮存,不会渗入人或动物表皮;与无机抗菌剂协同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热性、缓释性、抗菌广谱性以及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有机物盐及其衍生物杀菌能力尚可,但其有机物的稳定性较无机离子差,且易产生耐药菌株,毒性较大(LD50>40mg/kg),且传统的抗菌药物纤维,抗菌成分粘附于纤维表面,粘附力有限,药物会渗入人体皮肤的毛孔内,杀死皮肤表面及毛孔内的正常菌群,长期穿着会破坏人体皮肤的微生态平衡,降低人体免疫力。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抑菌型无纺布,来解决目前存在的抗菌性能不强,安全性、持久性低的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汇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汇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41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