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PRP的生物墨水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5457.8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1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宋薇;李曌;姚斌;黄沙;付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C08L89/00 | 分类号: | C08L89/00;C08L5/04;C08J3/075;C08J3/24;B33Y7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爱普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20 | 代理人: | 王玉松;宋丹丹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rp 生物 墨水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PRP的生物墨水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液态水凝胶,所述液态水凝胶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1%‑30%的明胶,1%‑10%的海藻酸钠;将体积比为9‑36:1的液态水凝胶和PRP充分混匀,所述PRP的质量标准如下:以血小板浓度为准:单采血小板法≥1000×109/L,二次离心法≥1×109/L,即得含PRP的生物墨水;本发明提供的组织类器官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在不改变生物墨水的原有理化性能的同时,加入了生物活性成分;(2)在创面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可,具有优越的临床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3D打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PRP的生物墨水的 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和正常生理功能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较大皮肤缺损和病理性创面(如糖尿病创面) 通过常规临床消毒和换药,难以达到皮肤功能性无瘢痕愈合。虽然目 前已有多种组织工程皮肤可以用于创面治疗,但是这些产品缺乏个性 化功能,不能满足临床中特殊创面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PRP的生物墨水的 制备方法,该生物墨水经3D打印和交联固化后,可形成特定的三维结 构的水凝胶。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液态水凝胶,所述液态水凝胶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 1%-30%的明胶,1%-10%的海藻酸钠;
将体积比为9-36:1的液态水凝胶和PRP充分混匀,所述PRP的质 量标准如下:以血小板浓度为准:单采血小板法≥1000×109/L,二次 离心法≥1×109个血小板/mL,即得含PRP的生物墨水。
其中,PRP为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血浆(PRP)是通过离心的 方法从血中提取出来的血小板浓缩物,PRP含有高浓度的纤维蛋白,可 以封闭创面和止血,更含有高浓度的血小板,经活化后可以释放出多 种生长因子,促进创面修复和一定程度的再生,PRP还含有大量的白细 胞,在机体验证反应和感染控制方面起重要作用,另外,PRP还含有多 种抑菌蛋白原,这些蛋白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本申请在液态水 凝胶中加入的PRP可以为临床患者自体来源的PRP,也可以是低免疫原 性的脐血PRP,本发明将PRP做为生物活性物质,加入生物墨水中,能 够增加生物墨水的功能型和个性化,从而更能满足临床创面治疗的需求;申请人研发过程中发现,PRP在生物墨水中的加入量会影响打印组 织块的性能,如加入的量超过临界值时,会导致生物墨水变烯,难以 成型,无法进行3D打印,即现有技术中的生物墨水在保证其各项性能 的前提下无法加入更多的PRP,而本发明的生物墨水中PRP的量较大 (每5ml生物墨水中可以加入0.125ml-0.5ml的PRP,PRP中的血小板 数量≥1×109个血小板/mL,即每ml生物墨水中含有1×107个血小板 /mL-1×108个血小板/mL),PRP的添加量显著高于现有技术,更适合 创面治疗的临床需求;且在提高PRP含量的同时并未影响生物墨水的 打印过程和交联效果,本发明中生物墨水的混匀、打印、交联均可以 在床边进行,无需进行多种试剂的反复混合操作,操作简单方便;而 且操作流程中无需光交联,用到的试剂均无细胞毒性,众所周知,部 分光交联剂被证实有致癌作用、皮肤接触毒性和生殖毒性,总之,本 发明具备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液态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为:取明胶和海藻酸钠加入PBS 缓冲溶液中密封,在水浴条件下搅拌均匀,即得液态水凝胶。
进一步地,将液态水凝胶、PBS缓冲液和PRP充分混匀具体是在无 菌环境中,利用无菌注射器和三通装置将液态水凝胶、PBS缓冲液和 PRP混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PRP的生物墨水,由以上任意一种制备方 法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54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